标题 | 以学生为主体寻求德育工作新突破 |
范文 | 梁寅峰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往往用履行规范的方式教育学生,过分强调从规范出发,把学生遵守纪律、不越雷池半步当做是校园生活的准则。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往往狭隘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强调社会制约,抹杀了学生相对独立的一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丧失。作为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中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积极寻找能够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新支点、新突破,践行学校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崇高使命。 一、唤醒潜能,坚持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多元化,已深刻地反映到了学生身上,他们对时代精神反映得最为敏感。所以,我校政教处坚持在工作中强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力求唤醒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潜能。学校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积极引导与大包大揽、严格要求与尊重主体的区别。例如,学校每年都会定期召开学代会和团代会,除通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团组织和学生会外,会议还仿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组织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提案表,他们可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案回收以后,学校要求各行政处室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份提案,并由各处室的主任对相关提案作出答复,要求件件有回应。其中的优秀学生提案和优秀学生代表,学校还会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度高了,其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都得到了显著增强。 每学期的运动会,学校也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策划与实施。学生们大胆想象,用奥运会的标准设计自己的开幕式,很多文化课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学校大力支持和教师的期待下,以一种昂扬自信的态度精心设计运动会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在团委、政教处教师的协助下成立运动会学生组委会,从赛场到观众区,从发令枪响到颁奖开始,每一项工作都由这些学生来设计,教师只负责配合他们的工作。整个流程下来,学生们会因为自己的参与而使运动会取得成功感到兴奋,当然,教师们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德育成果。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潜能,学生被充分动员,他们从中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要争取做,这是对自我思想、心理、行为的导航,这种导航可使学生走上正确、健康成长的轨道。 二、因地制宜,让德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传统德育方法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的确能够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大而高的德育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进行德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让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必然的选择和出路。 为此,我校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即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我们要求德育内容都要源自于生活,从社会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全过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如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清明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师节倡导感恩教育,重阳节开展尊老教育,中秋节进行和谐教育,国庆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春节倡导亲情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开展传统美德讲座教育,让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爱国、孝悌、仁爱、宽恕、礼仪、守信、气节、尊师、勤学、节俭等美德走进学生生活,说理与实例结合、古人与今人对照,通俗易懂,乐于为学生接受;结合学习生活的阶段性特点使德育工作系列化,开学前的军训与入学教育、目标教育相结合,运动会与班集体的文化形成相结合,行为习惯与学风培养相结合,小事例、大视野,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这些德育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不会让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效果极佳。 三、放手参与,让学生做学校发展的主人 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都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德育参与方式。 学校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引导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学生特有的视角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之中。假如我是校长的主题活动成为每年学生们心中非常期待的事情。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把对学校教学管理、学校建设、校园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他们的观点传达出来。学校对学生的建议给予高度重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我是食堂管理员这一特殊的岗位设置,让学生生活中的心声有了顺畅的表达渠道。这些措施使学校工作得到改进,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也收获了角色转换、做学校主人的幸福感,德育目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了学生。 四、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衡量德育工作的成败,关键是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形成,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基得如何,而这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德育的很多内容都是隐性的,是无法用量化来考核的,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都无法通过积分来经行评价。因此,德育评价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做标准。 以前,学校也曾有过德育工作评价过于表面化,追求标准化,缺乏层次性,学生参与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们曾按各项评比或检查的综合积分来评选先进集体的做法,就曾使部分班级感到“优秀班集体”与他们无缘,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动力不足,学生的荣誉感、为集体而努力的意识明显缺乏。 现在,学校的新型民主化德育模式对以往的许多做法都做出了修正。在竞选干部和表彰先进时,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尺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发展评价更注重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一个细小的进步和变化都会受到教师的鼓励;通过家校沟通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进入教师的视野,使之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渠道的多元化,使学生生活中的阳光越来越多,很自然地带来了学生成长的全面性。 当然,德育是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在学校德育主体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自查,并在工作上给予学生细心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努力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责任编辑 肖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