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人文理念的植入
范文

    唐帆 迟俭辉 刘广哲

    【摘 要】 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植入人文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美的洞察力,拓展知识视野,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在植入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思维培养、评价环节的应用策略,以期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人文理念;植入;意义;策略

    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从最初对西方理论的完全吸纳到现在的渐成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所谓的人文教育理念,与传统的素质教育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大胆鼓励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方式,勇于创新;同时强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本文试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展开论述。

    一、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植入人文理念的意义

    1、培养对专业的热爱

    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热爱艺术设计专业,个别学生是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还有个别学生是高考文化课不理想而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学生往往在学校中会因为对艺术设计缺乏热爱而荒废学业,毕业后将面临着转行或者失业的窘境。所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热爱。

    美国有句教育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艺术设计专业本质上是具有魅力的专业,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大师作品赏析等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同时要突出办学特色,以鲜明、丰富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转变为热爱。

    2、培养对美的洞察力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体现,而艺术设计专业就是一门与美密切相关的专业,艺术设计实际就是在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就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因此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需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多去欣赏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洞察力,并从中获得对美的感受和愉悦,从而产生用艺术设计来表达情感的冲动。对美的洞察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在此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观看、多思考,将内心的感悟用艺术设计表达出来,将所闻所见以及对美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

    3、培养广博的知识面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生源都是纯艺术类考生,绘画基础相对不错,但是文化课普遍不好。进入大学后,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仍然把教育重点放在加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专业基础技能的提高上,到了大学二年级以后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和软件,普遍存在重视艺术设计本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不注重其他学科通识知识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这无疑会影响学生今后从事艺术设计构思时的深度和广度。艺术设计是个需要厚积薄发的专业,它需要以各学科的通识知识为基础,否则将出现艺术设计创作缺少内涵、缺少底蕴等诸多问题。因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在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一些通识知识课程,使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面,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交流与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是交流艺术设计见解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重视并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走入社会工作以后,艺术设计创作能力虽强,可是却得不到客户的认可,因为没有与客户形成有效交流,表达不出自己的艺术设计构思和理念,客户不理解,再好也是枉费。所以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对以后从事艺术设计这一行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会因此如鱼得水,能够通过有效的交流和表达完成艺术设计提案,得到用户的信任,展现专业才华。

    5、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衷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文化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陶瓷、建筑、剪纸、刺绣等等多到数不胜数,可是我们能够看到市场上现在很多的艺术设计作品没有文化底蕴,抄袭、雷同、无内涵的作品充斥着市场,要改变现状,就应该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入手,让学生喜欢文化、热爱文化,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在艺术设计创作中有的放矢,创作出富含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二、植入人文理念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国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缺少创新思维的相关训练,学生只会从网络或書本找别人作业模仿,创意能力差,以应付作业居多,这就导致了就业后艺术设计能力不佳。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打破思维定势,从全新的角度去完成艺术设计作业,实际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思维训练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例如,创新思维训练体现在平面构成课程中,教师可以不仅要求学生用点、线、面等元素构成图案,还要求学生的构成图案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并鼓励其用尽可能多的材质和形式进行构成,不以最终效果来作为评判标准,而是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个思维过程,鼓励创新。

    2、评价环节的培养

    国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上大多采用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这种方式属于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育,作业完成后,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这门课程就结束了,师生交流相对较少。而国外则有不同之处,比如美国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从学生开始做艺术设计课堂作业,一直到课程结束,自始至终一直有师生互动交流。具体而言,在美国艺术设计课程上,老师首先会讲授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构思,将想法表达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老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要求所有同学指出该名学生艺术设计构思的优缺点,然后老师点评。当学生构思确认后进行的艺术设计创作环节,所有学生再次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如此反复讨论和评价后,最后再进行作业的答辩环节,整个过程学生的作业会经历数次修改,直至达到最佳效果。在作业修改过程中学生无疑收获颇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应该如此不断的讨论和评价,以此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评价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艺术设计领域竞争不断加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将人文理念更好的植入到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将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孙妍彦.看视觉艺术思维和观念在美国基础教学中的培养——亲历美国麻省大学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系本科基础课教学[J].装饰,2009(4):90-93.

    [2] 盖尔哈特·马蒂亚斯.看上去很壮观.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N].美术报,2006.

    [3] 曾辽华.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例中国高校科技[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52-54.

    【作者简介】

    唐 帆(1980-)男,黑龙江黑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