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范文

    曹林

    

    

    

    【内容摘要】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在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产生一些疑问。对此,教师可进行实验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教学突破学生关于氧气性质的疑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以往传统的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关键词】氧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比较完整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第一课,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应予以重视,而传统的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并学习物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并且这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探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探究,他們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处在盲目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准确完整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以在实验室完成,需要教师提前制取并收集好氧气,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有一次,一位化学家对熟人谈起氧气的发现问题。这位化学家说:“氧气是在18世纪才被人发现的。”他的熟人说:“真有趣。不过我想知道,人们在这以前是靠什么呼吸的?”氧气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物质。但之前为什么人们一直没发现氧气呢?这主要是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提问】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教师展示】教师拿一瓶提前制取好并储存在集气瓶中的氧气,让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氧气的气味、集气瓶正放等这几个方面从而得出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学生通过生活常识,鱼可以在水里生存,得出氧气的溶解性。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存放氧气的蓝色钢瓶、液态氧和固态氧从而得出氧气的三态变化。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密度为1.429 g·L-1)

    3.不易溶于水(1 L水只能溶解30 mL氧气)

    4.三态变化(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固态氧为淡蓝色雪花状)

    【小结】我们描述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溶解性等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氧气如何检验?

    【引导思考】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百分之二十,并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木条在空气中跟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而得出氧气的检验方法。

    【板书】二、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过渡】下面我们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和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进行归纳总结,并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

    1.用什么取用木炭、伸进集气瓶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燃烧匙,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内)

    2.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如何检验?(让学生对产物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生锈的铁丝可以反应吗?(不反应)

    4.如何引燃铁丝?(把铁丝绕成螺旋状,螺旋圈要密些,铁丝头上缚好火柴)

    5.如何使反应现象变得明显?(待火柴大部分烧完后,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里;选用较大的集气瓶,以保证氧气充足,也不容易使铁丝触及瓶壁)

    6.如何保护集气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

    7.如果实验失败,请思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完成】

    1、与碳反应

    2、与铁反应

    3、与蜡烛反应

    4、与硫反应

    【注】由于硫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硫,对空气有污染,所以这个探究实验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得出。

    【小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

    【教学反思】

    1.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学生一般描述的不准确并且不完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这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出描述实验现象的规律,我们描述实验现象,一般从发出什么颜色的光(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什么(颜色、状态、气味)的物质这几个方面来描述。

    2.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学生容易对烟、雾、火焰和光产生混淆,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区分。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光一般是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火焰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燃烧产生的现象。

    3.因为初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在做实验前,教师要强调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这节课里要做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实验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杨发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教学新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6):56-58.

    [2]罗浩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氧气性质教学设计的思考[J].学周刊,2018(16):67-68.

    [3]王钦忠.郑艳.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为学生的理解而教——对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案例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9).

    [4]迟彩霞.情境教学法在抽象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以“氧气的性质”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5-30.

    [5]吴丽莹.林世威.佟文宇.历晶.韩阳.逆向设计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14.

    [6]王钦忠,郑艳.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为学生的理解而教——对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案例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9).

    [7] 曹健.氧气性质教学和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差异[J].成才之路,2012(27).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