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选择及其价值思考
范文

    王闯

    【摘 要】 本文厘清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内涵,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选择思路: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应该具有灵活的形式,应该发挥实践的优势。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价值

    从早年间素质教育的倡导,到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践育人工作意见等各级各部门相关文件的发布,我国对高校实践育人的要求越来越细致,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但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实践育人工作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和理念,仍然存在很大惯性,在缺乏足够实践教学经验,以及明确途径参考和指导的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活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另一方面,思政教育本身,尤其是高校思政学科,具有思想性、哲理性、理论性强的特点,也导致其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实施面临着一定困难。鉴于以上状况的存在,我们有必要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基础理论出发,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模式、价值等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真正有效或者说应然的学习,是学习者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换句话说,有效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学习者主动理解、接受并内化学习内容,而并非教育者强行或主观地将学习内容灌输给学习者。据此便不难理解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内涵。简单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为基本出发点和旨归,改变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路和模式,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动自发地去理解、掌握、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思政的理论和观念入脑、入心、入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选择

    从宏观上看,实践育人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育来讲的一种更为先进的育人模式。但是,若单从实践育人这一问题领域来看,与其说实践育人是一种教育模式,不如说它是一种教育思路或理念。因为,从实践层面上看,实践育人这一概念只是概括性地提出通过实践而不是理论灌输,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张,对于怎样通过实践、通过怎样的实践等问题,并没有给出更加详细具体的解答。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凡是以实践育人为基本思路,富含实践色彩的且具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都可以称之为实践育人模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选择适用怎样的实践育人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即所构建或选择的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蕴含实践色彩,且真正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说,这一标准又可以细化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或者说,符合以下特点的,应该是值得高校思政教育选择的、能够提高教育效果的育人模式。

    1、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

    归根结底,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服务对象”,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内容等,都应该始终围绕和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做文章”。高校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思维活跃、对新潮事物感兴趣、喜欢自由无拘束等,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选择和确定,都应该关注高校学生的这些特点,尽量顺应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如此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进而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内化,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时代发展迅速,加之我国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学生的思维、个性特点愈加彰显,且富含时代特点,每一届大学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高校思政教育者在设计和选择实践育人模式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这种变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届学生,甚至同一届学生的不同成长时期,不断改善教育思路和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而取得明显的思政教育效果。

    2、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应该具有灵活的形式

    灵活的教育形式,可以活化教育内容,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应该在关注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形式,改革和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以更贴近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靈活新颖的形式实施思政教育,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将比较先进且已经取得良好实践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生活教学等,融合进高校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创新思政教学实践育人模式。例如,可以借鉴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具体项目的形式来呈现,把以前通过硬性要求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的实践活动,改为具体的实践项目,“承包”给学生去完成,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如将每学期的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设置为“勤工俭学项目”“志愿者项目”等,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申请项目,同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的内容、方式、人员分工、预期结果等做出具体规划。思政教师或班主任、辅导员对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政实践活动,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策划、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3、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应该发挥实践的优势

    具有实践元素,是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蕴含实践元素的育人模式,就必然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修养和道德水平。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和选择,要避免出现为了实践而实践的状况。能够有效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使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获得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才是有价值的实践育人模式。与理论灌输相比,实践育人的优势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切身理解和体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准则的内涵,及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自动地接受、内化,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必须能够促进实践教育优势的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领悟、自觉接受并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参与实践活动或教学过程,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突出特点,正是这一特点,有效保障了学生在这种育人模式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正是由于实践育人模式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政治观点、思想理念等问题,进而实现思政认识和觉悟的主动构建,促进良好思政素养的养成。

    第二,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无论在高校校园内,还是在校园之外,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实践教育机会。从理论上讲,凡是蕴含思政元素的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教育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育人模式不仅创新优化了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而且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

    第三,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虽然我们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和运用,但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和否定传统的思政育人方式。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教育,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认知。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与思政理论知识教育,共同构成了理实结合的、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总之,实践育人模式,是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改革传统思政育人模式,提高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实效的根本途径。高校思政教育者,应该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特点和需求,科学构建和选择适宜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并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改善,真正打通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47-48.

    [2] 陈莉.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9)155-156.

    [3] 钟丽.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90-191.

    【作者简介】

    王 闯(1990.0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