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智慧制造背景下传统家电制造业的转型
范文

    摘 要:以传统家电企业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智慧制造新趋势下家用电器设计与科技的融合方法。通过分析现今智慧制造和智能家居两大新技术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传统家电行业为适应新趋势的转型给家用电器造型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家电产品在发展数字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的过程中,忽视产品的艺术化制造,使智能家电造型趋于屏幕化、盒装化、扁平化的现象。结论是构思以产品造型与科技、文化共生为切入点的解决方案,为我国智能家电制造领域的转型做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家用电器;智慧制造;产品造型;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

    以“工业4.0”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趋势,传统家电业封闭性的生产制造模式正逐步被取代,智能科技的发展为我国家电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的同时加快了产品的更新迭代。因此,家电品牌频频与互联网业跨界,以智能制造与智能产品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成为传统家电企业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传统家电企业开启了以智能制造、云端服务、共享平台等产业全面升级的道路,但是家电产品在打造核心应用技术和智能工厂的过程中忽视了艺术创新与科技结合的设计研发,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不仅利于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形态,更合理的协调了产品的物质实用性和艺术形式,艺术设计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的同时可以成就品牌的高辨识度。

    一、智慧制造背景下传统家电企业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

    我国家电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家电产品的创新动力不足,无论从核心技术层面,还是从功能、外观设计层面,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大数据时代来临,众多互联网企业开始跨界家电,例如:乐视、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推出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产品的多样化和营销新方式的出现让传统家电品牌措手不及。互联网思维帮助许多新兴企业发展出多样化的竞争手段,而能够采取多样化竞争手段的企业往往能后来居上,颠覆原来占据优势地位的传统企业。[1]在消费者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全面升级和科技业跨界制造的逼迫下,传统家电企业不得不走向互联网转型的道路,而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成为传统家电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智能制造的兴起与传统家电产业现状

    “工业4.0”倡导的智能制造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帮助我国传统家电制造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摆脱高损耗、低效率的现状。与此同时,互联网引发的新的消费体验和模式,也促使了传统家电商业结构从产品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未来,消费者可根据个人需求购买产品功能、选取所需的工艺流程、材料以及制造平台,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商品状态。消费者从原先被动接受产品的角色转换成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决策者,而制造业将成为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平台,以優势资源组合方式取代传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

    制造体系的全面改版促使传统家电业从制造到“智”造,从制造到服务,从制造到整合的产业升级。然而,对于众多传统家电企业来说,从原来的库存生产转变为用户个性化定制不是一个短期可实现的目标。家电产品定制化成本过高、核心技术的欠缺和国内市场对定制化服务概念尚未成熟都成为了制约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

    (二)智能家居的兴起和家电生活配套设施现状

    2014年,苹果公司率先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应用系统。同年,谷歌、三星分别收购智能家居品牌Nest和家居控制平台marThing,预示了科技行业对智能家居领域的涉足。虽然家电仅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传统家电产品市场的逐渐饱和,利润的降低,智能家居在未来将成为家电行业消费升级的突破点。

    目前的智能家电还只是一个单一的智能个体,属于人工智能的第二个阶段,即感知智能。产品具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能力,通过智能感知与外界进行交互,而产品本身只需要通过传感器对操作行为进行处理。以2015年海尔推出的U+卡路里智慧营养识别冰箱为例,内部配备量器和摄像头,通过传感器对取用的食品进行卡路里摄入量计算,为用户记录饮食数据。然而,在智能家居语境下的冰箱属于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目前科技和传统家电业亟待突破的领域。认知型家电不仅能理解人类的语言、观念和意识的同时还具有逻辑思维,能掌握用户的心理并具有决策权,在此语境下的智能冰箱不仅可以记录用户的饮食习惯,还可以与生鲜电商平台整合,根据用户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以及饮食规律和健康状态做出膳食食谱决策,并完成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一系列操作。未来智能家电不仅需要在认知智能技术上有所突破,品牌搭建平台的开放性以及聚集资源的能力、服务和渠道等资源共享需要同步发展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生活。因此,家电企业为了资源整合备战家居互联、智慧生活的新趋势频频与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合作,与家具企业联姻,把精力聚焦到产业链、平台的建设和智能化研发方面,忽略了产品外观在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因为,往往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外观造型将超过其实用价值成为产品的主导价值。

    二、智慧制造背景下传统家电企业转型的创新路径

    智慧制造语境下的家用电器设计在消费者使用偏好与审美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生产力,加快了全球文化交流的便捷性和直观性,同时也突显了我国传统家电业在文化创意、产品创新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现今,无论是设计方法、程序,还是市场研究都日趋完善,家电设计风格因而逐渐形成一种以符合科学逻辑的理性造型。由于,中国的家电产业早期以植入西方技术和形式为主,属于模仿创新型发展路径,因此在产品构造和造型设计上习惯于借鉴西方家电设计的表现手段,对本土消费者的研究不够透彻,设计上对民族文化运用的缺失,都导致了我国家电造型的原创性被国际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所代替。因此,科技与艺术在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有利于我国家电企业形成品牌优势竞争力,促进商业、制造业和研发生态圈的价值协同,推动产品制造领域在客户体验、技术研发和艺术创意共同形成研发方案。

    (一)基于人机交互的设计创新

    家电造型受技术的制约,科技的变更对家用电器设计的影响尤为明显,从产品形态、体积,到功能、操作方式,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对家电外观造型,甚至家电品类的增减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传统家电制造业在关注智能技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用户对智能科技的适应性。新型家电产品的诞生,尤其是智能家电产品,在功能使用方式和造型上借用具有相似功能或相关功能的产品造型有利于产生因势利导的指示性认知引导。[3]认知引导在智能家电上体现在能更为清楚地指示界面功能的操作性,以用户使用习惯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功能实现动作。

    家电产品功能的集成化使传统的按键式、旋钮式操作键转变为以LED显示屏为体验方式的触摸式和滑动式,以图形提示操作行为的界面成为用户与家电产品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由于,家电使用人群范围广,消费者对智能科技的接受度不一致,因此,功能性界面的交互需要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对常用功能键的造型,颜色、排序的突出强调,并通过合理化的交互界面来明确其运作原理成为设计的关键。一般来说,用于表达功能的造型有着较长的生命力,这些造型往往蕴含着人们使用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从而逐渐形成指示性语义。例如,圆形功能键以触控形式出现在榨汁机、破壁机、烤箱等新型厨电产品上,由于圆形键最早出现在电视机和收音机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上,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家电产品,它们的造型指示性塑造了我们的使用习惯并沿用至今。因此,智能家电产品常用功能键的设计可以通过对传统造型、符号和颜色的沿用帮助用户掌握新产品的功能、用途与特性,从消费者心理、情感层面和表现形式、行为入手拉近用户与科技的距离,使之有效地操作界面完成人机信息交互,以此实现智能家电操作的流畅性。

    (二)基于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创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渠道削减了传统家电产品在技术领域的差距,而家电的设计研发也由对物的关注转化为对人合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思考。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快速且无国界的,而文化却具有持久性、延续性和差异性。智慧制造背景下,文化必然将成为提升传统家电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产品艺术化生存的核心因素。

    科技基础的变化虽然影响了智能家电产品造型的时代特征,但世界各国的生活习惯受到地域、物产、历史、文化的影响,因此产生了各种相应而生的家用电器。其中,以厨房电器最为典型,现代厨房电器在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上直观地反映出地域的饮食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特征。以德国和日本的厨房电器作比较,其设计不仅蕴含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且具有针对性,即产品研发涵盖了对当地消费人群对食品和饮品的制作偏好,包括对食材的烹调方法、口感风味、佐料的使用习惯和流程都融入其中。地域文化决定了设计的文化特征,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中成长,所以对所处的文化氛围有习惯性和依赖性。因此,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将成为驱动我国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强大内在力。

    中国家电产品在安全、便利、效用、等人性要素和产品要素上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定竞争力,但在产品外观的形态、色彩、原创性、流行性和多样性等造型要素上较为落后,其原因在于产品缺乏文化要素、创意设计与应用美学、生活美学的融合,无法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特征。如今,地域文化备受推崇,一个突出的特征体现在设计从传统工艺、生活方式、地域特色、传统知识体系、地方经济和文化资源中汲取创新的养分,以此缓解现代主义法则带给智能家电产品的扁平化效应。目前,我国家电产品在设计和研发方面对文化的表现大多流于表面。如何将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进行筛选、提炼,并通过科技与设计的手段将其应用在智能家电产品中,使其体现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成为现今我国传统家电制造业突围和转型的探索性发展路径。

    (三)基于品牌造型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传统家电企业致力于打造国际性品牌,品牌不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决定了社会的分工趋势,缺乏品牌竞争力和经济滞后国家往往承担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智慧制造背景下的家用电器设计和生产已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对品牌、设计、生产、流通整个过程的把握与创新。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各类产品的更新迭代。因此,在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注重设计创新的成果转化,使产品的相关要素形成易于识别的长期性认知记忆,使产品的可替代性降低并形成品牌符号,使产品造型的设计意义不再仅仅是使用功能的外在形象,更是展现产品内在品质和体现了品牌目标细化和品牌宣言的外显载体。

    三、结语

    回顾家用电器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鲜明的特征体现在设计对科技成果的吸收和应用上。智慧制造背景下的传统家电制造业更整合了各个行业融入其中,明显地反映出文化与科技的互融性与交叉性。技术的重要性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创新也不可或缺。罗伯特.布伦纳在《至关重要的设计》一书中提出“以设计指导制造,而不是以制造指导设计” [4]的概念。我国传统家电企业转型应该跨越技术的桎梏,加强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在用户体验、技术研发和艺术创意三者之间共同形成研发方案构成创新系统的动力,进而形成技术标识、产品形象、品牌效应和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契机促成产业的快速转型。设计创新是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技术创新则是设计创新的内在支撑,技术与产品的结合、艺术与科技的共生正成为现代家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杂志,2014,(10):135-145.

    [2]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杂志,2015,(10):146-160.

    [3]周敏宁.中国家电产品造型研究1949-1979年[D/OL].无锡:江南大学,2016:122.

    [4]罗伯特.布伦纳、斯图尔特.埃默里、拉斯.霍尔.至关重要的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4):02.

    作者简介:董泓(1980-),女,广西人,硕士,成都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