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贸试验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
范文 | 廖晓宇 龙云安 袁静 摘要:康养产业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型健康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却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境。以自贸试验区为桥梁实现康养产业的“自贸协同”,是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路径。 关键词:自贸区 康养产业 协同发展 一、引言 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自贸协同”是我国自贸试验区与区域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利用自贸区的战略优势与平台优势实现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是康养产业开辟新路径、寻求新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催生健康新产业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是遵循中央文件指导、顺应市场需求的选择,将会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登上新阶梯。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在国外,“康养产业”称之为“健康产业”,研究侧重于健康经济学视角。Fuchs,V R(2000)讨论了作为行为科学的卫生经济学在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研究中的投入,认为市场对卫生经济学的强劲需求将继续下去[1]。Gonzalo,Jed D等(2017)指出,在教育中需注重生物医学、临床科学与卫生系统科学的结合,以正确调控卫生保障政策[2]。Cutler D等(2006)发现新知识和新疗法的产生可能使健康随着教育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Henry Y.Mak(2018)发现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提供者通过选择多种服务质量来竞争消费者,其费用由付费方设定[4]。 国内通过不同视角对康养产业进行研究。从理论界定方面,房红等(2020)通过总结对比“康养产业”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对其进行界定,并总结了康养产业的属性、研究范畴以及内涵与外延的理解[5]。陈臻宇(2018)认为康养产业需要分地区具体鉴定,区域康养产业具有公共性、差异性、生态型以及人文性[6]。从产业发展视角,李莉等(2020)发现影响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产业基础因子、创新因子以及共享因子,且影响方向均为正[7]。叶智等(2017)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经验以及市场需求,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是必要的[8]。谢新(2020)通过对西南地区森林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投资多元化、产品特色化是弥补设计与开发中的不足、实现西南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9]。从自贸区协同视角,温可仪(2020)认为自贸区开放新格局能够为康养产业的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有益参考[10]。李新光等(2018)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在自贸区背景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对相邻地区会产生溢出效应[11]。梁双陆等(2020)通过研究发现自贸区的成立可通过进出口贸易、消费需求以及投资结构等路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12]。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康养产业以及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对于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分析康养产业的发展瓶颈与自贸区的战略优势,提出实现自贸区与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三、康养产业概述 本文认为“康养产业”的研究范畴包括“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对其范围进行界定时认为包括提供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部分。 (一)康养产业属性特征 对于提供公共产品部分,康养产业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投入大且见效慢。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问题愈发突出,康养产业的消费群体逐渐向各年龄阶段与健康人群扩展。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我国至少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较发达城市的比例甚至高达80%;中老年患三高、癌症等重度疾病的比例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精神类疾病患者人数超一亿。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年轻群体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康养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对于提供私人产品部分,康养产业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通过市场运转获取盈利。由于其涉及产业、行业覆盖范围广,康养产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由于产业链较长,能够带动例如旅游、医药、文化甚至新兴技术等相关产业向好发展。 (二)康养产业发展瓶颈 总体来说,国内康养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会遇到管理、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蓝海市场的同时也带来未涉及领域的风险。此时,投资者大多聚焦于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盈利速度快的产业领域,或是现目前已形成发展经验的项目;对于尚未涉足、需要高端技术支持、研发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产业领域,建设缺位现象明显。相对来说,我国森林康养和旅游康养是稍为具有建设经验的产业,在医药及相关器械研发、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运动、文化建设等产业的探索还非常欠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亟待形成。 2.市场供需结构矛盾。在国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康养产业的供求结构严重矛盾。在供给方面:首先,供给结构欠优:健康养老资源在城乡间分布不均,农村地区资源落后于城市地区较明显,农村的健康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各健康养老机构之间资源协调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资源闲置与资源不足并存的現象。其次,供给质量不高:由于现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康养产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较为单一,并且为追求眼前利益,运营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招商引资,缺乏产业创新。再次,人力资源短缺:在健康养老领域,无论是高端型专业人才还是基础性护理人员供给都明显滞后于需求,难以在现实操作中实现康养产业的推广。在需求方面:首先,康养产业的现实消费与其市场潜力不匹配: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难以改变,康养对其而言仍是加重经济负担的活动,加之目前对于健康养老相关产品、服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还未形成,老年人对于健康养老的购买意愿会被削弱。其次,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对于康养产业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对于康养产业的发展是一大考验。 3.技术创新不足。有效的技术支撑是实现康养产业高端发展的必要基石。但是目前国内康养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尤其是高端生物医药产品与精密度高的疗养器械主要依赖于进口。由于研发投入多、周期长、难度大、资金回收链长,一般企业无力承担研发所需的人财物花费,有能力的企业不愿进行投入,造成国内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康养产业的高端路线难以落实发展。同时,产学研协同机制尚不成熟,缺乏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科研成果与市场效益分离。以技术引领的康养产业发展滞后,不但无法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反而容易造成低技术水平市场同质竞争。 四、自贸区产业协同效应 建设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其战略优势。首先,制度保障方面:自贸试验区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并且分级实施,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方便管理部门监督。同时,放宽了机构审批要求:对于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规范经营事项的机构,直接取消审批。制度方面的宽松能够带动高端产品和技术的引进,让国内部门迅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其次,平台优势方面:自贸试验区能够发挥金融中心功能,吸引国内外投资,带来金融便利,为康养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保障研发的顺利进行。再次,创新优势:自贸试验区是扩大开放、鼓励创新的试验田,在加快管理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最后,管理优势:利用自贸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机遇,通过简化审批流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带来中坚力量。 五、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一)自贸区引领康养产业明确市场定位 目前,康养产业应当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普通消费群体,通过数量战术打开市场,避免在发展初期提供高端产品与服务,造成消费者望而却步的现象。自贸区的制度优势能够帮助康养产业了解制度保障从而清晰市场风向。首先应该从政策方面做到康养权利的实现和制度的支持,保障消费者对于健康养老的基本权益,实现健康养老大众化,提升国民健康养老理念。然后再根据不同群体分别制定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从一般到特殊,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逐步实现康养产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二)自贸区助推康养产业实现供求结构统一 目前,由于各地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盈利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战略规划,康养产业易聚焦于投资见效快、发展门槛低或已具有发展经验的领域,新兴领域建设缺位;同时区域间产业规划的协同发展、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难以实现,会造成目标客源趋同、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因此,要借助自贸区协同效应,建立起以消费为导向的健康供求结构。利用政策优势合理调度区域间康养资源的分布,实现不同需求的各地区康养资源的平衡。其次,利用自贸区金融中心功能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实现大众康养战略。再次,积极引进康养高端人才、培养基础性服务人才,为差异化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逐步实现供求统一。 (三)自贸区促进康养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康养产业本身覆盖面广、辐射力强、产业链长,若能与众多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能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自贸区利用其平台优势,首先能够整合各产业部门信息,为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供信息基础与战略规划;其次能够吸引外资为康养产业的科技创新带来技术与资金支持,推进康养产业在技术方面的革新,实现高端医疗产品、器械自给自足。 六、结语 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级战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背靠自贸区,实现“自贸协同”是康养产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形成竞争优势的独特路径。作为新兴经济结构,康养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庞大的覆盖面,但由于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优势并未为其带来市场红利,反而容易成为市场阻碍。利用自贸区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自贸区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将为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范式,促进康养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莽.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 [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2]Fuchs,V R. The future of health economics. [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0,(19):141-157. [3]Cutler,D,A.Deaton A.Lleras -Muney. The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6(3):97-120. [4]Gonzalo,Jed D.;Lucey,Catherine;Wolpaw,Terry. Value-Added Clinical Systems Learning Roles for Medical Students That Transform Education and Health: A Guide for Build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Medical Schools and Health Systems.[J]. Academic Medicine,2017(92):602-607. [5]Henry Y.Mak. Managing imperfect competition by pay for performance and reference pricing[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18(57): 131-146. [6]丁文珺,熊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0):3-7. [7]房红,张旭辉.康养产业:概念界定与理论构建[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4):1-20. [8]谢新.西南地区森林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04):142-146. [9]李莉,陈雪钧.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07):116-122. [10]温可仪.中国自贸试验区开放新格局下康养发展新出路[J].河北企业,2020(05):99-100. [11]梁双陆,刘林龙,崔庆波.自贸区的成立能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国际数据的合成控制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8):36-46. [12]陈卉,龙云安.数字文化产业与自贸区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企业,2019(11):107-108. [13]程臻宇.区域康养产业内涵、形成要素及发展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18(12):141-145. [14]李新光,张永起,黄安民.自贸区背景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8,34(13):155-159. [15]叶智,郄光发.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林业经济,2017,39(11):3-6+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9BGL266);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Y052019008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编号:PXKY-YB-202001)。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