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
范文 | 路洋 摘要:高校本科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而公共体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学生体质健康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各种疾病呈年轻化趋势。而纵观当下从高校本科毕业的各岗位专业人才,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程度也在呈下降的趋势。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在学习中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加强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意识,是学校设置公共体育课程的最初目标。我们看到,时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本科开始重新考量对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全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力求有效的增强在校生的体质健康,确保学生全面的均衡发展。 一、高校本科体育教学培养目标 (1)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高校本科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地方,而公共体育课是保证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在丰富头脑,武装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一个相对健康的体魄,确保学习时身体体力能够有保障。因此,高校本科體育教学以普及学生健康知识,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2)协调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已达到成人的正常标准,身体机能水平也处于最佳阶段。处于此阶段学生,生命力旺盛,各项运动机能水平达到最佳,心理发展也趋于成熟。而体育发展不仅能够达成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够促进学生手、脚、眼、身体等全身的协调发展,并且在健身中还渗透着健美、娱乐、休闲、竞技等等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高校本科设置体育课,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意志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互帮互助的品质,合作共赢的理念等等。力图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达到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事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学校培养出健全的体魄是高效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但并不是全部。学校要通过本科期间的体育课学习,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让体育课避免仅仅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避免为了教学而考试、达标,力求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体育意识,把爱好体育,增强体育兴趣培养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避免学业结束,体育终结的现状,让大学生养成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适应未来走上社会快节奏的社会发展。 二、高校本科公共体育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 当下,在高校本科教学中,共同体育课是必修课,但是学生往往为了拿学分而上课,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成果不明显等问题。仔细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1)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少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设置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就像一架考试机器一样,机械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堂内容。周而复始,学生以应试教育的理念学习,教师以完成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造成学生缺乏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遏制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体育水平不能长效的发挥出来,影响学生课堂的体育健身效果以及未来的体育意识培养。 (2)教学内容繁杂,针对性差。 当下高校本科的共同体育课程设置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教材中过多的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大多数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单纯的强调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课堂,基本上以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进行教学,而课堂的间隔式或混合式、直线式排列,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混乱。让学生不能感受到体育的人文精神和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且,理论性较多的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长远性,对学生的实用性不高。 (3)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法竞技化。 当下的公共体育课堂大多使用一些惯常的简洁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联系法即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还没有成规模的在高校中普及。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习惯性的让学生进行队形联系和基础协调调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考核方法也往往只采用简单的考核经济方法,忽视了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三、优化课程设置 (1)转变思想,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学校应建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将终身体育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目的,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观念。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项目,如游泳、轮滑、太极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2)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应该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兼职,重新创建新颖的上课形式,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因此,可以考虑以系别为单位、男女学生分别选课、上课等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进行统一分半、专业教师统一授课等,不仅能够让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还能够方便老师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3)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堂可以参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共同参考。既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提升程度等。二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够确保不同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评比中都有较公平的评价结果。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四、结论 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已经得到了高校越来越高的重视。有效优化课堂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在身心的整体素质水平和能力上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而,应大力提倡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林楠楠.高校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模式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2]郭文梅.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前景[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3]吴燕丹,张宁.浅析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 课题: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课题来源:校级课题(课题编号:Hjyj201730),用于《高校本科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与结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