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子女转移支付的影响
范文

    午于晨

    

    

    【摘要】本文着眼于新农保政策对农村传统家庭的子女转移支付的影响,探究新农保对之是否有挤出效应,从而了解新农保政策是否能真正缓解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困境。

    【关键词】新农保;子女转移支付;补贴力度

    一、理论模型

    子女转移支付的利他主义和交换主义。子女转移支付的动机有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之分。如果子女转移完全是利他主义的,那么公共转移支付将挤出子女转移支付。如果子女转移支付存在交换动机,那么挤出效用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利他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时存在。利他动机最早由Bcker和Bam(1974)提出,这个模型中涉及到了效用的问题。子女的效用UK,取决于自己的消费CK和父母的效用UP,老人的效用取决于自己的消费CP,所以:UK=UK(CK,UP(CP))。

    子女和父母的效用都受到自身预算约束的限制,子女的消费要等于子女的收入IK减去转移支付给父母的部分T;父母的消费等于自身的收入IP加上从子女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T。所以要达到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就要考虑内部转移支付的数量,以实现每个成员最佳的消费情况。公共转移支付是强迫收取一部分子女的收入,将之转移给老人。如果公共转移支付使得家庭总收入不改变,那么为了维持子女自身的收入,以达到最优的效用水平,子女私人转移支付将被公共转移完全挤出。但Bernhein et al.(1985)and Cox(1987)提出,如果转移支付仅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服务交换,挤出效应就可能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子女转移支付可能是为了确保自己将来能够继承遗产或者作为一种服务和资金的交换(Cox,1987)。此外,由于给予父母支持会增加自身效用,或者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子女会转移一定的收入给父母。而在完全交换主义动机的情况下假设,父母和子女并不在意对方,子女在小的时候向父母贷款,用以自身的开支,等成年之后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还钱给老人。假设公共转移支付没有改变下一代的总体生命财富(life time wealth),但是增加了老年人的总体生命财富。这将相当于使年轻人的现有收入降低,但是消费水平并没有改变。因此,按照完全交换主义理论,社会保障造成的公共转移支付将导致更多的子女转移支付。

    二、数据和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数据。CHARLS全國基线调查于2011年开展,覆盖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拥有子女的,户口所在地为农村的60岁以上CHARLS受访对象。经过筛选最终确立有效样本数为5704人,其中男性人数为2791,女性人数为2913。

    (一)新农保参与及其收入状况

    针对新农保,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老年人是否参与了新农保,二是新农保的月收入是多少。因此首先定义哑变量par_N R SP表示样本个体是否参与新农保,如果样本没有参加新农保,则par_N R S P=0,若样本参与新农保,在par_N R SP=1。N R SP表示新农保月收入金额。根据调查结果,有27.30%的人参加了新农保,而72.70%的人并没有参加新农保。可见2011年新农保在农村还没有推广开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参加了新农保。根据国务院新农保政策规定,“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因此,老年人收到的月新农保补助以55元居多,大部分人的新农保月收A9布在51到60元之间,占有新农保收入样本的74.86%。由于大部分人集中在这一区间,所以在下述分析中,这里主要考虑的变量为是否参与新农保。

    (二)子女转移支付收入

    子女转移支付,主要是指没有居住在一起或者居住在同一个院子但是经济独立的子女给父母的资金支持(物资折算成资金)。研究子女转移支付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父母是否收到子女的转移支付,即转移支付的概率:2)父母收到子女转移支付的总值:3)父母收到子女转移支付的净值,即父母收到的转移支付减去父母给子女的转移支付。父母是否收到子女转移支付的变量表示为par_pritrans。当pak_pritrans=0时,表示的是父母没有收到子女的转移支付,当par_pritrans=1时,表示父母收到了子女的转移支付。

    子女给父母的转移支付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定期资金转移(Regular Monetary Support)、定期实物资助(Regular In-Kind Support)、不定期资金转移(Non-Regular Monetary Support)、不定期实物资助(Non-Regular In-Kind Support),分别用变量RM、RI、NM、NI来表示这四项转移支付。每个样本成员分别接受来自不同子女的转移支付,用k=1,2,…表示该样本子女的数量,则该样本接受的:

    所以,样本最终获得的年个人转移支付(Private transfer)可以表示为(这里的Pritrans表示转移支付总值):Pritrans=R_tran sfer+N_tran sfer。

    同样,由父母向子女的转移支付也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同样求出父母流向子女的转移支付,这里用tran s_p_c表示。所以,父母一年获得的净子女转移支付为:net_trans=Pritmns-trans_p_c。

    在总体样本中,有52.03%老年人获得了子女转移支付,其中子女转移支付数量在1-500元区间的较多。总体上来说,子女转移支付的均值为1294.06元,净子女转移支付的走势与总子女转移支付相近,分布人数最多的区间仍是[1,500],并且随着转移支付数量的增减人数逐渐递减。总体上,每年净子女转移支付的均值为1085.59元。

    (三)其他影响子女转移支付的因素

    其他影响子女转移支付的因素主要从四方面考虑: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统计信息、SES、健康状况以及子女信息。基本统计信息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婚姻状况分为“同居”和“独居”,其中“独居”包括分居、离异、丧偶和从未结婚。SES包括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为了观测样本的受教育情况,将教育水平分为“文盲”、“未读完小学”、“小学毕业”、“初中”、“高中及以上”5个档。经济状况由个人劳动收入和个人转移支付收入组成,个人劳动收入包括工资收入,个人转移支付收入包含了除子女转移支付和新农保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和私人转移支付。

    健康状况主要是由两个指标构成,一是自评健康状况。另外一个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来自两方面,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包括穿衣、吃饭、洗澡、起床下床、上厕所、控制大小便行为和IA D L(in strum 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包括做家务、做饭、买东西、理财、自己吃药。只要有任意一项日常行为由困难,就认为有日常行动困难。子女信息包括共同生活子女个数和在外居住子女个数。教育水平分为“文盲”、“未读完小学”、“小学毕业”、“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6档。距离由远及近分为“家里但是经济上独立”、“同一个院子或者相邻的院子”、“本村/社区的其他房子”、“本县厂市的其他村/社区”、“本省的其他县厂市”、“外省”和“国外”。

    总体上看,参与新农保、未参与新农保总体的样本分布特征为:样本的平均年龄在69岁左右,51.9%为女性,有配偶的老年人占72.9%。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情况并不乐观,人均劳动收入为1289.77元,而通过转移支付获得的收入与劳动所得相近,为1086.08元(不包含子女转移支付和新农保)。其中工资收入为O的老年人有5301人,占到绝大多数,可见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通过来自家庭的集体劳动收入或子女补贴,二是通过来自政府和他人的转移支付。农村老年人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文盲比重最大(44.7%),其次为小学毕业(24.5%)。

    此外,可以发现,目前参与新农保的老年人其劳动收入要明显高(参加新农保的样本均值为1561元,而未参加的为1195.91元),转移支付收入也要高一些。可能劳动收入或转移支付多的人所在的村子整体发展好一些,社会保障体制要更为完善,新农保普及程度可能也就越高一些。从子女层面讲,在参与新农保的老年人中,有孩子的子女个数平均要高一些,由此可以推测,新农保是一种子女的替代品,当子女拥有自己的孩子之后,對老人的关注会减少,老人更需要新农保的支持。

    三、实证分析

    新农保如何影响子女转移支付。本文将分别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新农保对子女转移支付的影响,子女转移支付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子女转移支付概率、净子女转移支付数量和总子女转移支付数量。由于父母是否获得子女转移支付为二元哑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所以采用Probit二元因变量模型以减少内生性问题。用i代表每个老年人,加入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项∈,其潜变量模型可以表示为:

    通过研究对子女转移支付概率的Probit回归结果。总体上,如果老年人参与新农保,则其获得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增加。根据对子女转移支付总值的Tobit分析结果,参与新农保的老年人获得子女转移支付总值要增加60.9%左右。参与新农保使老年人获得子女转移支付净值增加59.0%。新农保对子女转移支付数量的影响与对子女转移支付概率的影响方向相同,都具有促进作用,说明新农保政策并没有挤出子女转移支付,反而还挤入了子女转移支付。

    在子女层面,在外子女个数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外子女个数为4左右时,老人获得转移支付的概率最大,大多数老人的在外子女个数没有超过4个(在外子女个数小于等于4的样本占81%左右),所以认为随着在外子女个数的增加,子女转移支付概率也增加。控制了在外子女个数之后,可以看到,高学历子女的个数越多,老年人越有可能得到子女转移支付,得到的转移支付数值也越大。同理,控制了在外子女个数之后,居住在外村、外市或者外省的子女个数越多,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越大数量越多。控制了在外子女总个数之后,在外儿子的个数对转移支付概率和数值的影响都不显著,可见外在子女的性别对子女转移支付概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的在外子女个数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共同居住的子女,子女转移支付净值将下降76.3%。可以看出,住在一起的子女和在外子女对老人的转移支付有代替作用。

    四、结论

    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主要依赖子女转移支付,但是其情况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参与新农保,则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将增大,子女转移支付的总值和净值也将增大。新农保对子女转移支付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已婚、共同生活子女个数增加,或者有孩子的在外子女个数增加,都会使得新农保对子女转移支付的促进作用减弱。

    子女转移支付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大,其他转移支付收入越少,子女转移支付的概率和数量将增大。在外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子女转移支付概率和数量的影响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在外子女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孙子女个数、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子女个数、不在同一村居住的子女个数,都对子女转移支付有正向影响。

    所以,目前中国的新农保政策并没有使得子女转移支付被挤出,新农保作用的效果目前也没有被高估,推进新农保还将更有利于增加子女转移支付,让老年人过的更好一些。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参与新农保的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因此新农保政策有待进一步推广。并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人的新农保月收入和子女转移支付数额相差甚远,不足以使老年人维持生活,所以我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新农保补贴力度,进一步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