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心理学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范文 | 刘辉 【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心理学同管理交叉应用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人力 资源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科学的分析。人才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日渐彰显其重要性。本文以“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为研究手段,分析探讨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高校之间的相互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是高校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高校立足的根基和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务必要建立起一种高校与教师互为资本和源泉的合作模式,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必将对高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它是基于人而存在的,心理学不仅针对人的心理变化,而且对管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相关决策中来,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认清学校的发展目标,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学校发展的大目标转化为个人努力奋斗的一个个小目标,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制定好计划、步骤和实施方案,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二、心理学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高校和教师之间除了签订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这个契约关系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无形的内在关系叫做心理契约,它指的是一种心理期望,具体就是是他们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考核办法的期望。人的心理变化会对人的行为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心理学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点。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工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教师的不良心态进行调节,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力特长,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效益。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选拔一批价值观和高校办学理念一致的员工,再运用高校价值观来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向和方法。任何目标的实现不可能都会一帆风顺,在奋斗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适时对教师们进行相应的激励,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高校教师一定会不畏困难,努力奋斗的。 三、心理学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在招聘工作中的应用 实现管理目标离不开体现其核心能力的人力资源,人才就是发展的最有效保障。招聘工作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HR是为高校选拔招聘人才的重要人员,如果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素养和技能,就能精准高效地为高校招聘到最合适的教师人选。在招聘环节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可以使招聘流程更规范化,还可以进行更直观的分析测评,能够有效减少心理学中的“卷入”效应。在招聘工作中,还可以引入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相关心理资本分析,并根据对应聘者进行的心理状态考察情况分析结果确定录用人员,可以有效地降低招不到“对的人”的风险。将最大程度保证对应聘人员客观与准确的评估,极大地提高招聘质量和水准,甄选出最适合高校的人才,为高校更高、更远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人才本身必须具备能够与高校绩效考核管理紧密相关的资源或要素,这些心理资本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所在的高校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还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的积极发展,是心理资本研究中最直接的因素。 (二)心理学在职业培训l中的应用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教师愿意在高校勤勉工作的原因除了工作职位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外,还有在工作当中可以满足其对于社会交往的一些需求。他们通常希望自己充满自信,希望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持续系统的职业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有一些高校教师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情况。应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培训计划,构建适应各个阶段、各个层次教师需求的职业生涯培训体系,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当涵盖教师的职业技能、工作状态、团队建设、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培训取得的良好成效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心理状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在绩效考核中,不管是绩效考核计划还是绩效的评估都要保持公平,公平公正的感觉对于教师的心理状态会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学校可以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支持,确保教师们具有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心理学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工作当中通过个人的劳动付出取得相应的薪酬,这满足了教师的安全需求、对于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进行高校薪酬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薪酬设计方案应与各层级教师心理预期相匹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相对个性化的教師发展激励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是一个长期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学校可以采用有效的物质和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激励方式。物质激励主要是指采用工资、奖金、福利等货币形式直接激励,对收入增加的期望会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让高薪和高绩效结合。精神激励方式更为灵活一些,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进行专业培训、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方式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全面合理的薪酬体系除了包含各种物质收入以外,还必须包括员工的心理收入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满足。高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嘉奖,一是可以创新工作内容,组织各种内容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使员工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二是把“心理资本”作为报酬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具体因素,在考虑教师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具有的基本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其中。 (四)心理学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绩效的好坏与能力和动机的激发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工作的动机越明确,工作的成效也就越显著。在制定人力资源工作的激励政策时,需要找到符合个人兴趣的奋斗目标,在短期内以此为动机来激励高校教师,能够有效显著提升高校绩效的除了教师的知识技能,还包括其心理品质以及自我成就感等。在进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顶层设计”时通过引入心理学理论方法,挖掘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潜在素质,尽量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将每个教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学校发展的共性需求相结合,将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考核指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以细节管理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结合高校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使教师与学校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优势。在有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满足进行嘉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够使高校教师具备乐观自信、和谐共处、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优良品质,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科研团队。 四、结语 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加大研究分析力度,推进心理学的科学合理应用,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激发其内在潜力,营造乐观积极的团队工作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幸福感,激励高校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