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武静 【摘要】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各单位都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财政部也出台了多项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会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主要管理职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内部控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进步。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现状,指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并给出相关的财务内控管理策略,以期对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在会计操作的各个环节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管理,一般包括人员管理、预算控制、财务审计监督、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反应等多个控制措施。目的是为了确保获得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合理运用资金,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现状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会计岗位职责分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日常支出管控等多个方面,产生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对从事会计内控管理的人员来说挑战较大,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人员管理混乱,缺乏内控意识 在财务岗位的设置上由于人员不足,违规兼岗现象严重,不符合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岗位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并且大多数内部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内控知识,无法胜任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内部人员普遍缺乏会计内控意识,忽略了内控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会计内控工作的独立性是会计行为客观、有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缺乏清晰地认识,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划分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内控工作大多由来自各个部门的人员兼职完成,过程中难免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使会计内控形同虚设,使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混乱,无法形成系统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并且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都只充当了数据记录的角色,无法实际参与到单位的经营管理,使管理者在做出财务管理决策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现实依据,使会计内控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变得越加多样和复杂,有效的会计内控必不可少。但当前许多部门管理松散,一些管理人员甚至钻制度的空子,贪污腐败、影响恶劣。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结构设置不合理,内控投入少,财务处理程序上操作不规范如会计核算随意,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不相符,对财务数据未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工作,资产管理、票据的使用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报告也未充分地分析利用,会计内控功能被极大地弱化。 (三)缺乏有效地预算控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大多采取的是基数预算法,编制制度粗放,编制方法陈旧,主观性较强,容易造成资金浪费。由于上下级缺少沟通,预算编制不合理,与实际情况不符。一些单位未严格执行预算标准,违规收费或对资金支出缺乏把控,出现费用超额现象。同时,也缺乏预算考评机制,使预算管理水平相对滞后,预算管理逐步失控。 (四)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中并未体现财务内部控制的范畴,一些单位为了短期政绩做假账,虚报业绩。一些主管部门不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经济指标的下达缺乏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未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控制体系,缺乏必要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五)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建立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控制系统,能有效地统筹协调各项会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错防弊,为之后的审计监督工作奠定基础。财务内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利于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重大财务风险的防范,能有效地保证内部财务经营决策和相关法规政策的严格贯彻执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扩大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空间,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提升单位整体效益,包括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人员的管理培训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增强责任主体的会计内控意识,定期举办会计内控培训以及相关道德教育工作,将会计内控能力纳入工作绩效的考核范畴。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会计内控文化。 (二)加强会计预算控制 建立预算编审-预算执行-预算反馈三位一体的预算控制机制,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程。编审时组织会计内控相關人员认真学习《预算法》和《会计法》,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结合零基预算法,争取做到量入为出。同时,制定规范的会计预算控制标准,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关注预算反馈情况,以此作为预算管理优化的依据,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三)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改善治理结构。构建财务监督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能全面的了解单位内部的各项财务状况,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会计内控策略,改善治理结构。 2、加大内控投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控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单位管理者未真正将会计内控放到战略层面思考,缺乏相关的资金投入,使内控环节的许多现实需求难以解决,加大了会计内控的难度。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就必须加大会计内控建设投入,满足内控制度建设执行的资金需求。 3、防范内控风险。从制度上建立风险识别防范机制,意味着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了风险意识,通过对会计风险高发点的研究分析,总结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形成相应的风险识别及评价策略。通过内控体系的建设,结合《规范》中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应用,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发展。 4、推进内控执行。制度要与实际的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制度的效用。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会计内控执行标准,加大内控执行的推进力度,监督相关会计内控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调整,不能因为个人利益或畏难情绪而使制度流于形式。 (四)加强会计行为的监督管理 严格的监督管理工作能保证会计内控系统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依据相关制度法规,成立专门的会计审计机构,将审计监督单列为会计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进行纠偏调整。同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依据内部控制要求调整相关的审计工作,提升审计效能。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明确各岗位权责,发挥内控组织结构的最大职能效用。形成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 (五)加快会计内控的信息化进程 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快会计内控的信息化进程,能有效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控制的精准度。通常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自身的内部软件操作系统,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的主要手段后,在会计信息操作的各个环节设置内部控制点,如在控制点设置数据限制或人员操作权限限制就可以实现会计数据保密且不能随意更改的目的,有效地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通过会计信息搜集技术,还可以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其发展进步,必须进一步强化人员内控意识、加强会计内控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健全内控监督管理,全面提升会计工作规范水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