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连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范文

    崔然红

    摘要:为了落实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部分人买不起住房的难题,我国经过了许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在考察大连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社会保障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方针政策,指出大连市当前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以切实解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住房问题。

    关键词:住房社会保障;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1-0069-02

    一、大连城市化及住房保障现状

    城市化,通常指的是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的过程,与之伴随的农村变为城市的演变。所谓住房保障制度,就是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要让一些经济不够富足,承担不起高额房价的人也能够有房子住,住房社会保障的具体形式有“宅基地”、“福利分房”等。

    大连市城市化水平与全国、辽宁省、一些海滨城市城市化水平相比较位于较高的水平(见表1)。从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大连城市化进程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还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差异大的问题。农业人口城市中较少,在大连市的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基本为零,而在周边地区农业人口相对较多,金州区、旅顺口区农业人口达到60%,周边城镇则更多。

    2013年7月大连市就加快全域城市化工作召开了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相关政策》的文件。2011年大连的城市化率达到71.10%,2012年大连的城市化率达到76.20%,2013年大连的城市化率达到91.4%,预计2014年大连城市化率将达到100%,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水平。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1:1.73减为2013年的1:1.7。

    2005年开始,大连市已经开始建设经济适用房。2009年大连市提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的保障政策。2011年,大连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国八条”,结合大连现状,提出了大连版限购令,保障了住房的房源。2013年,国家又进一步明确了五项房地产调控措施,即“国五条”。大连市住宅价格从整体上呈现出平稳的状态。目前,大连市已经开始全面实行住房保障体制,从住房的供给、需求、住房保障等方面开始,将公有住房的价格回归到成本价、市场价。针对不同收入的居民,大连市实行差别化的住房供应措施,收入偏低的居民可以购买由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收入稍微高一些的居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收入高的居民只能购买市场价商品房。

    二、大连市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连市的住房体制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完成了初步的建立和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住房保障问题也逐步地暴露出来。其中最直接、明显、突出的就是住房价格的飞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阶层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飞涨的房价所带来的住房困难,这正是由于现有的市场化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

    (一)住房保障供需体系和市场供需体系关系不协调

    大连市的住房社会保障供需体系由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组成。自2005年开始,房价不断攀升,2010年大连市区住房均价达到12000元/平方米,平均升幅达到25%。中低收入居民希望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越来越难以实现。与此同时,保障型的住房供给数量远低于中低收入居民的需求,保障型住房的建设量仅占住宅市场建设总量的5%。2010年大连市出现历史上房地产最高的空置规模,空置面积为322.01万平方米,空置率超过10%,为消化空置住宅,保障房地产开发商利益,大连市政府从2003年逐步停建经济适用住房,直至2006年因要解决拆迁户居民安置的问题,才推出建设计划,使得供应量本来就不足的保障型住房因为商品市场的影响越加减少,更难以满足居民的对保障型住房的需求。

    (二)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大连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属于较低水平,许多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缺乏规范的运作制度约束相关各方的行为,对制度性的重大缺失防范性较低,增加了住房保障制度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为此大连市政府不断摸索,采取了兴建解困房、廉租房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至2012年间,政府投资兴建120.1万平方米的解困小区,兴建了27.6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由市政府支持兴建经济实用房,2012年以来,兴建经济实用房232456万平方米,17.2万户居民迁入新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住房保障体系和制度还是很不完善。

    (三)忽略“夹心阶层”居民对保障型住房的需求

    “夹心阶层”居民是指在中低收入群体中,收入刚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线,达不到租住廉租房的资格,但收入水平又购买不起经济适用房,更没有能力购买市场商品房的居民。目前大连市有能力购买“经适房”的家庭,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人民币以上,这部分家庭的收入状况,属于住房保障对象中的高收入家庭,其对住房保障政策的依赖度偏低。而较低端收入困难家庭反而不具备购买“经适房”得不到政策的保障支持。

    大连市如同很多城市一样,对于住房保障对象实行无差异性的划分政策,不注重家庭收入情况差异,而是只注重政策条文来确定是否享受相同标准的政府补贴,具体的补贴操作方法,又分为廉租住房的明补和“经适房”的暗补。此种补贴的操作方式虽然现实易于操作,但缺点是保障对象中所有家庭不分收入高低领取相同的经济补贴,没有体现出对保障政策的差异性。

    (四)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不完善

    到2013年年末,我国还没有为住房保障方面专门立法,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由于缺乏国家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大连市现有的住房保障政策也只能参照建设部等相关部门所颁布的那些部门规章与管理办法,制定一些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办法、保障办法以及实施意见等。

    三、大连城市化过程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大连市政府筹措住房保障资金可以从财政、税收、公积金增值收益获取,调动社会与企业的力量参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以便获取更多的社会各界、工商企业界的捐赠筹资,同时必须从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土地出让金中强制性地保留合适比例的资金。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在房屋建成之后,政府可以将房屋出租给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而又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困难群体,给予这部分群体适当的补贴,帮助其自置住房或租房。大连市必须进一步完善“限价房”的管理制度,防止政策漏洞引起的经济适用房转为富人的出租房等现象出现。限价房政策考验着大连市政府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少量的限价商品房推向市场,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但大量的限价房出现则必将使得大连市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遭到损失,协调限价房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符合大连市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各类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类。第二,制定享受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的收入标准。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进行登记和审查,并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也要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科学调整制定的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查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居民才可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以此切实解决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制度创新,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

    “夹心层”群体包括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等,这些人群刚刚步入社会,收入微薄又不满足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标准,政府应对这部分群体予以关注。建议政府建设青年公寓,解决城市中“夹心层”群体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在房价偏高的地区,建设高层,小户型青年公寓,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这样既解决了“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又避免了因为生活困难造成人才流失带来的麻烦。

    (四)加强立法、完善大连市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为了政府制定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一系列相关法律作为支撑和保障。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切实保护居民的居住权。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很难使住房秩序井然有序。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连市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就要制定一部相关法律,对住宅的建设、分配等环节进行约束和规范。政府要履行起自己的义务,肩负起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责任,让人民都能过上幸福有保障的生活,让住房社会保障政策走上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的道理。

    四、结论

    本文在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城市化过程中住房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大量的新闻、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和国内外优秀学者的文献资料,对大连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当前大连市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城市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切实地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就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全面分析城镇住房保障制度[J].住宅与房地产业,2013(4):24.

    [责任编辑:兰欣卉]

    三、大连城市化过程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大连市政府筹措住房保障资金可以从财政、税收、公积金增值收益获取,调动社会与企业的力量参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以便获取更多的社会各界、工商企业界的捐赠筹资,同时必须从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土地出让金中强制性地保留合适比例的资金。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在房屋建成之后,政府可以将房屋出租给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而又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困难群体,给予这部分群体适当的补贴,帮助其自置住房或租房。大连市必须进一步完善“限价房”的管理制度,防止政策漏洞引起的经济适用房转为富人的出租房等现象出现。限价房政策考验着大连市政府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少量的限价商品房推向市场,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但大量的限价房出现则必将使得大连市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遭到损失,协调限价房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符合大连市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各类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类。第二,制定享受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的收入标准。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进行登记和审查,并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也要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科学调整制定的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查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居民才可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以此切实解决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制度创新,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

    “夹心层”群体包括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等,这些人群刚刚步入社会,收入微薄又不满足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标准,政府应对这部分群体予以关注。建议政府建设青年公寓,解决城市中“夹心层”群体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在房价偏高的地区,建设高层,小户型青年公寓,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这样既解决了“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又避免了因为生活困难造成人才流失带来的麻烦。

    (四)加强立法、完善大连市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为了政府制定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一系列相关法律作为支撑和保障。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切实保护居民的居住权。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很难使住房秩序井然有序。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连市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就要制定一部相关法律,对住宅的建设、分配等环节进行约束和规范。政府要履行起自己的义务,肩负起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责任,让人民都能过上幸福有保障的生活,让住房社会保障政策走上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的道理。

    四、结论

    本文在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城市化过程中住房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大量的新闻、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和国内外优秀学者的文献资料,对大连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当前大连市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城市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切实地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就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全面分析城镇住房保障制度[J].住宅与房地产业,2013(4):24.

    [责任编辑:兰欣卉]

    三、大连城市化过程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大连市政府筹措住房保障资金可以从财政、税收、公积金增值收益获取,调动社会与企业的力量参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以便获取更多的社会各界、工商企业界的捐赠筹资,同时必须从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土地出让金中强制性地保留合适比例的资金。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在房屋建成之后,政府可以将房屋出租给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而又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困难群体,给予这部分群体适当的补贴,帮助其自置住房或租房。大连市必须进一步完善“限价房”的管理制度,防止政策漏洞引起的经济适用房转为富人的出租房等现象出现。限价房政策考验着大连市政府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少量的限价商品房推向市场,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但大量的限价房出现则必将使得大连市国有土地的出让价格遭到损失,协调限价房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符合大连市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各类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类。第二,制定享受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的收入标准。对申请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居民进行登记和审查,并对其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也要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科学调整制定的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审查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居民才可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以此切实解决目前的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制度创新,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

    “夹心层”群体包括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等,这些人群刚刚步入社会,收入微薄又不满足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标准,政府应对这部分群体予以关注。建议政府建设青年公寓,解决城市中“夹心层”群体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在房价偏高的地区,建设高层,小户型青年公寓,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这样既解决了“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又避免了因为生活困难造成人才流失带来的麻烦。

    (四)加强立法、完善大连市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为了政府制定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一系列相关法律作为支撑和保障。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切实保护居民的居住权。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很难使住房秩序井然有序。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连市住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就要制定一部相关法律,对住宅的建设、分配等环节进行约束和规范。政府要履行起自己的义务,肩负起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责任,让人民都能过上幸福有保障的生活,让住房社会保障政策走上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的道理。

    四、结论

    本文在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城市化过程中住房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大量的新闻、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和国内外优秀学者的文献资料,对大连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当前大连市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城市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切实地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就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全面分析城镇住房保障制度[J].住宅与房地产业,2013(4):24.

    [责任编辑:兰欣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