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 |
范文 | 张振华 当前,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消费者。以城市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循环互动。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攀升,推动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电脑、互联网络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尝试网络购物、发布农产品信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网民数量不断攀升,推动着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86亿,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2015年6月这一比重上升至27.9%。同时,2015年6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1%,较2013、2014年末分别上升了2%、1.3%。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攀升,推动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从农村人口互联网普及结构来看,10-4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地区15-28个百分点。事实上,这部分年龄段人群转化难度低、空间较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政策与市场的激励,未来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将持续呈现不断攀升的格局,将继续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迈入“快车道”。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推动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广播全覆盖。中央卫星频道农村覆盖率达到93.2%,省级卫视农村覆盖率为72.3%。同时,在政府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下,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2部、电脑16.7台。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网络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居民自发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明显增强,推动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呈现普及化特征,网络购物以其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城镇、农村地区中加速扩大。截止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276万,年增速为38.1%。尤其是手机在农村居民中的普及、商务类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拉动了农村网民网上支付的使用。2014年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率为35.2%,较上年同期高出9.6个百分点。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降低手机上网资费、倡导互联网+,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网络购物的渗透率,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三)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形态快速发展,不断渗透于各领域。尤其是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促进着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农村网店、网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据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司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3万家,其中仅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就达到3000家。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网站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垂直生鲜电商平台,拥有线下生产、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如菜管家、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等;其二,综合型电商平台“跨界”,开辟农产品流通新版块。如2015年以来,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突破农产品领域,实现城乡经济的循环互动,打破传统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总体而言,农户借助于电商的资金流、物流与城市市场高效、平等对接,实现了农产品进城以市场为主导,农户实现了资金回笼后再用于消费、投资,加速并优化了农村经济链条建设。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四)娱乐类应用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娱乐类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呈现高速上涨态势。尤其是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完善、智能手机价格降低的背景下,更是大大增加了农村网民使用网上娱乐的频率。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网络视频用户达到1.0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2%;应用网络游戏用户达到9637万,较上年同期增长16.8%;应用网络文学用户达到7261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7%。娱乐类应用在农村地区的规模与使用率呈现稳定增长,已成为发展新型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的背景下,三大网络运营商已于2015年推出手机流量不清零的活动,后续将进一步促进娱乐、商务类应用的发展,带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向多样化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不断加大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东富西贫”的态势,且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也基本相同。东部沿海农村地区依托于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的有利条件,网络基础建设远超过西部、偏远农村地区。如西部贵州、西藏等偏远乡镇还停留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阶段,互联网普及率几乎为零。尽管政府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受财力、交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投入与需求比例严重失衡。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是导致互联网在城镇、农村普及率差距不断拉大。如图2所示,2005年我国农村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相差14.3%,随后差距不断拉大,2015年6月这一差距更是扩大至34.1%。电子商务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地域限制导致投入与需求比例严重失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陷入“最后一公里”困境之中。县乡级农业信息平台尚未形成,乡、村、户接收农业信息滞后,时效性差,农户难以获取市场供求信息。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依靠网络传递、搜集农业信息进行理性生产决策也少之又少。总体而言,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困境。 (二)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村市场巨大的信息需求,无法指导生产决策 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近四万个农业网站,且农业信息网站发展类型主要呈现为四类,即农业咨询数据类、农产品电商类、农业信息媒体类、导航类。然而,农业信息网站仅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4%,农村市场巨大的信息需求仍旧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不完善的困境,具体表现于:其一,推广工作滞后,导致我国农业信息网站访问量不高。目前我国农村网民达到1.83亿,但访问农业信息网站的频率极低、流动性较大、忠诚度低。据网站流量监测与挖掘网站Alexa统计数据显示,每天每百万网民中,大约有46人到访农业信息网,3个月的平均变动率为310%;其二,未从农户及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发布信息可取性低。目前设立的诸多农业类网站,发布的信息均浮于表面,未深入到农户中了解其真实需求。如发布的农产品市场供需行情、价格走势不具体,对下一期预测不准确,无法为农户的生产决策提供准确的指导;其三,信息更新周期过长,时效性较差。农业类网站信息更新周期过长,信息利用率低,农户无法及时捕捉市场动态、供需变化,甚至出现信息滞后导致决策失误的案例。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产品频现严重滞销困局。如2015年广州火龙果滞销、甘肃榆中杏子滞销等。整体而言,我国农业信息网站建设不完善,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三)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匮乏,导致农村电子商务面临发展进程缓慢的困境 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储备已无法推动行业发展,导致农村电子商务面临发展进程缓慢的困境。分析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农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定位不清晰,因为农业电子商务有别于一般电子商务,更注重“农业”二字,旨在为农产品网上贸易服务。但当前高校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如照搬普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无法体现农业电子商务特色;第二,农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足,从高校师资来看,由于缺乏农业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只能片面完成单科课程教学任务,无法系统地向学生传输农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谈不上将农业企业案例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导致企业需求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差距较大,无法有效衔接。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农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专业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客观存在。 (四)农村地区物流建设进程缓慢,制约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流建设进程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近年来,为借助于便利交通条件发展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纷纷加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建高等级公路、建设物流园区等,但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旧相对落后,物流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货物运输以公路为主,仅部分地区实现了公路运输,加上农村物流处于规模小、位置分散的状况,为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往往需要多次转运,物流成本较高;二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到25-30%,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损耗率不超过5%,美国更是低于2%。这是因为要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必须依靠先进的冷藏技术与运输设备,而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运输设备落后,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陷入难以困境;三是农村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标准的收购体系,如无冷链运输、装卸粗爆、运输周转过多等,与农户利益矛盾重重。 三、完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手机下乡”、“电脑下乡”等政策 据2015年7月CNNIC发布的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电脑、手机已成为农村居民主要上网终端,分别占比72.6%、70.7%。目前,在全国农村地区,手机、电视、电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农村居民手机普及率达到85.4%,电视普及率达到99%、电脑普及率达到16.7%。当前,在着力推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时,可以此为契机,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终端来推广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推进“手机下乡”、“电视下乡”、“电脑下乡”等惠农政策。如对于东部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应将手机、电脑终端作为渗透农业信息的主要载体,西部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就能将电视、手机作为主要载体。鼓励运营商提高农村地区上网速度、降低资费,切实提高农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另外,积极发展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为农户上网提供便利条件。如采取“光进铜退”、3G网络覆盖、流量不清零等战略,提高农村宽带网络服务质量与品质。 (二)积极构建“互联网+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户生产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农户无法便捷地获取市场动态信息,已成来农户增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由此,政府与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应通力合作,转变思维,积极参加构建“互联网+智慧农业”的信息平台,为农户生产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由此,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创建学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户增产、增收。政府与协会共同创建公共微信订阅号,宣传促进关注该订阅号的农户逐步增加。利用这一平台宣传惠农政策、科学种田、养殖等信息,促进农户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动态,指导农户的生产。其二,鼓励地方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中。要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必须引导、鼓励地方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构建供需双方共享的信息平台,指导农户生产决策,避免陷入农产品滞销困境。其三,促进农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在发展农村经济时,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经济。事实上,信息平台的构建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有对称的矛盾、通过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生产活动、开辟了交易新途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农业实体经济,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引进和鼓励电子商务人才投身于农村事业,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人是重要的资源,发挥着寻找销路、便捷廉价获取农业物资的功效。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懂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人才严重匮乏。实现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人才资源储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鼓励当地人才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地区面临着本地人才流失的现状,大学毕业生往往更愿意到城市就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农村创业,往往一个成功的从业者会引导更多的人才回归农村从事电子商务。如税收减免、网络开通优惠、技术帮助等,减少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阻碍因素。其二,加大宣传,引进人才。新闻机构应加强对成功的农村电子商务案例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地方政府通过开展试点、技术指导等,在着力提高待遇的同时引进专门人才。其三,集合高校、社会办学等力量,推进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着力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输送人才。尤其是高校应与企业形成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四)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动物流企业向城市边缘的物流园区转移。目前我国物流企业高度集中于城市内部,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同时,这种不均衡发展,使农村物流产业严重落后,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开辟物流园区,鼓励并引导物流企业搬离城市内部,逐步形成产业化模式。既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又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实质上,第三方物流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机制,通过整体农村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尤其是通过发展专业化的冷链物流,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率。▲ 参考文献: [1]宋孟丘,黄小庆.基于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J].商业时代, 2014 (26):75-77. [2]田英伟.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J].价格月刊, 2012, 7: 014. [3]解新华. 基于长尾理论的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 2013 (7): 19-20. [4]汪向东.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模式——以沙集电子商务为例[J].工程研究: 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 5(2): 194-200. [5]许婵,吕斌,文天祚. 基于电子商务的县域就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新模式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1: 004. [6] 程红莉.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以及模式选择——农户为生产者的研究视角[J]. 江苏商论, 2014 (11): 28-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