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范文 | 王雅雯
[摘 要]在梳理地方保护的测度方法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五大新发展理念出发,基于TOPSIS法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保护程度每上升1%,经济发展质量下降10.1114%。而在地方保护存在的情况下,区域生产总值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水平、创新能力、外商投资、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083-07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local protection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fiv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constructe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OPSIS metho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the impact of local protection on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8 to 2017. The study found that local protection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ecreased by 10.1114% for every 1%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local pro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 protec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regional GDP and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novation ability, foreign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and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giv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Local Protec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一、引言 隨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政策的逐步落实,地方政府相较以往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过度使用行政权力,以实现其任期内的城市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阻碍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市场一体化的进程。由此,以市场分割为具体表现的地方保护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尚未有文献研究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含有地方保护的理论模型以及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尚未有围绕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地方保护与经济增长,并且主要集中于地方保护的原因、对地方保护的测度以及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较早的研究中,Young(2000)认为在分权让利的改革进程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的产业发展,往往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阻碍城市之间的资源流动,造成市场分割的局面。基于此,银温泉和才婉茹(2001)利用路径依赖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因素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与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机制是造成地方保护的深层次原因,并且在其催化下,导致市场分割的进一步加强。相类似的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晋升锦标赛”中脱颖而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生产要素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市场分割加剧的局面(谢玉华,2005;周黎安,2007;黄赜琳、王敬云,2006)。然而,部分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虽然我国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的现象,但总体上我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分割程度日趋减小(白重恩等,2006;李善同等,2006)。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分歧是因为学者对于地方保护的度量方法不一致。目前,学界主要采用的测度与辨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实证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产法、贸易法、价格法。其中,一部分学者基于产业结构、产业生产效率、专业化分工程度的生产法构建市场分割指数来衡量地方保护水平(World Bank,1994;Young,2000;白重恩等,2004),但是由于目前理论上缺乏较为可靠的衡量各省生产结构的标准,同时各省市场结构趋同也可能是由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而造成的,所以构建以生产法为基础的市场分割指数来衡量地方保护水平也受到诟病。于是,有部分学者从流通与贸易的视角出发,基于引力模型和边际效应模型的贸易法构建相应的指标(Poncet,2003),但是由于贸易法着重于产品市场,忽略了劳动力和资本市场,造成测度精确的下降。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基于对商品价格差异的考量,运用价格法构建相应的指标,来度量市场分割程度,进而用以衡量地方保护程度(喻闻、黄季,1998;Parsley和Wei,2001),尽管基于相对价格方差变动的价格法很难实际确定相对价格方差中多少来自于地方保护,但是相较于其他测量方法误差较小,由此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而学界基于上述地方保护的测度方法进一步对地方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尚未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地方政府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不利影响(Poncet,2003;余东华,2008;师博、沈坤荣,2008;张如庆、张二震,2009;李国璋、刘津汝,2010;邓晓兰、刘若鸿等,2019)。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而引起的市场分割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陆铭、陈钊,2009),在引发囚徒困境之前,地方保护行为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有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何伟(2013)利用投影寻踪综合平价理论模型,从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六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而后,袁晓玲、景行军等(2017)对此进行进一步完善,提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两大指标,即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指数,以此建立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模型,并利用陕西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颜双波(2017)基于经济增长效益度、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三个维度,架构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此,马茹、罗晖等(2019)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而黄庆华、时培豪等(2019)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基础设施五个角度出发,结合重庆市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了重庆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 三、指标测算及变动趋势 (一)地方保护指标——市场分割指数 本文依循Paresley等(2001)与桂琦寒等(2006)对地方保护的测度方法,基于价格法与冰川成本理论,测算出市场分割指数,用以衡量地方保护水平。假设在a、b两地都售有某种产品,其价格在a、b地分别为Pa、Pb,若由这两个价格决定的相对价格方差Var (Pa / Pb) 趋于收敛,则两地市场分割程度逐渐缩小,市场趋于整合。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由于影响某种商品在两地市场的价格变动的因素较为多样,可能出于市场因素,也可能出于商品本身的因素,为此要剔除中存在的因商品种类有关的固定效应而产生的系统性偏误。因而假设由δabt与z t構成,δabt与两地的市场因素相关联,z t与商品自身的特性相关联。为消除z t项,需要对取均值得到,而后用减去该均值得到相对价格变动q kabt如下: 最后计算相对价格变动qkabt的方差得到Var(qkab),从而利用相对价格变动方差Var(qkab)来反映市场分割程度,从而进一步反映地方保护程度。 本文参考刘小勇等(2008)的研究,在选取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八类商品的基础上,增选了家用电器与音响器材以及文化办公用品两类商品,利用此十类商品的零售价格按照上述方法测算出省际的市场分割指数(见图1)。 可见在2005—2017年中,我国省际市场分割程度与全国市场分割程度变动较为一致,且一直处于微小波动之中,日渐趋于整合。其中,在2008年至2010年间,我国国内市场分割指数出现较大的涨幅,市场分割程度加大,而后逐渐回落。在2011年之后,我国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大都在0.001与0.002之间波动,市场分割程度较为稳定变化。进而说明基于市场分割指数的地方保护程度在2011年之前波动较大且保护程度较高,在2011年之后国内市场趋于一体化,地方保护程度逐渐减弱。 (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在参考何伟(2013)与马茹等(2019)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从创新性、协调性、持续性、开放性、共享性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而后利用极差法将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 ,为了避免赋权的主观性,本文利用TOPSIS法求解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并且Q值在0到1之间,且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Q值越大,则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正亦然。 本文基于2008—2017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按照上述步骤求得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见下表2)。其中,因为新疆、西藏二省缺省数据较多,故予以剔除,剩下的部分缺省数据采取全国平均值计算。 由此可知,我国平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状态,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十年间普遍较高,表明其区域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而青海、宁夏二省后来居上,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幅迅猛,表明其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提升。 四、理论模型 (一)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 为了研究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ε为随机扰动项,Q代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控制变量及理论假设如下: 1.地方保护指数(protection):用市场分割指数表示。地方保护是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其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形成地区封锁与市场分割,对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展与资源自由流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导致要素与劳动力流动受阻,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理论假设:地方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2.区域生产总值水平(efficiency):以GDP增长率表示。因地方保护是为了追求区域生产总值水平最大化而采取的手段,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惜牺牲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理论假设:在地方保护存在的情况下,区域生产总值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负相关。 3.产业结构水平(structure):以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衡量。一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是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体现,而地方政府官员采取地方保护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的提高。理论假设:产業结构水平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 4.创新能力(innovation):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示。因而地方保护本身即是地方政府设置的一种贸易壁垒,使得企业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地配置生产要素,从长远来看,若市场分割程度上升,则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创新研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而现在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理论假设: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5.外商投资(fi):以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加以衡量。因外商投资通常通过知识外溢、技术外溢而间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不同地区政府往往为了吸引外资而相互竞争,而这种竞争在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理论假设:外商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 6.人力资本(hc):以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加以衡量。不论是我国现行的人才强国战略,还是科技强国战略,都强调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地方保护的存在,当地政府一方面可能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而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当地高素质人才的流出,从而造成人才分布极端不均的局面,而且进一步地影响了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理论假设: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 (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除新疆、西藏外的29个省市2008—2017年共10年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具体选取指标与计算方法见表1与表3。其中,地方保护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由计算而得。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回归分析 实证结果见表4,列(1)、列(2)分别给出了采用OLS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所得到的结果。 上述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假设: 1.首先聚焦于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得知地方保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系数为负(-10.1114***),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表明地方保护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地方保护程度每上升1%,即导致经济发展质量下降10.1114%。地方政府通过采取地方保护的手段,违背比较优势的原则,阻碍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导致经济的低质量发展。 2.在地方保护存在的条件下,区域生产总值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区域生产总值水平每上升1%,经济发展质量下降0.0462%。究其原因是因为实施地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区域生产总值水平的增长,而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关注,有时甚至牺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人民百姓的福利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速。 3.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产业结构水平每上升1%,经济发展质量提升0.1855%,说明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4.创新能力越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创新能力每提升1%,经济发展质量提升0.1143%,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5.外商投资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外商投资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提升0.0797%。外商投资通过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等途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6.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每提升1%,经济发展质量提升0.1715%。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其一,本文基于价格法对我国各省份的市场分割程度进行测度,进一步用市场分割程度来衡量地方保护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保护程度不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来看,都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并且近年来呈现出收敛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地方保护程度在逐渐下降。 其二,本文从五大新发展理念出发,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并利用TOPSIS法进行客观赋值,基于分析省际面板数据的结果表明: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质量稳中上升,其中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在此十年间保持着较高水准。 其三,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实证结果印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地方保护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在地方保护存在的条件下,区域生产总值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产业结构越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越多,越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对策建议 虽然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趋于整合,地方保护程度逐渐弱化,但是地方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不利影响仍需要引起重视。由此,为了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改进地方官员政绩评价体系,注重民生福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绩效考察,并改变激励模式,从而弱化地方性保护动机。同时限制地方政府之间恶性竞争,消除地区之间的壁垒,始终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引导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其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其三,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改善创新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予以适当的财力支持。 其四,合理引进、利用外资,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的布局,保证外商的合法权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外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人才的流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益。 其五,加大教育与科研投入,注重人力投资,改善教育与科研环境,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鼓励人才的跨地区流动、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4(2):605-622. [2]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4):29-40. [3]邓晓兰,刘若鸿,许晏君.“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和谐而竞争”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效应——基于投资冲动的中介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4). [4]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9(2):20-30. [5]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60-67. [6]黄庆华,时培豪,刘晗.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重庆例证[J].重庆社会科学,2019(9). [7]李国璋,刘津汝.财政分权,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基于1996—2007年分省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5):95-102. [8]李善同.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J].中国发展观察(1):15-18. [9]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经济研究,2009(3):42-52. [10]刘运,余东华,LiuYun,等.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研[J].东岳论丛,2009,30(1):87-91. [11]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0-67. [12]何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49-56. [13]师博,沈坤荣.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J].管理世界,2013,10(6):18. [14]余东华.地区行政垄断,产业受保护程度与产业效率——以转型时期中国制造业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8(4):86-96. [15]颜双波.基于熵值法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7(21):146-149. [16]袁晓玲,景行军,赵志华,等.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陕西省1998—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6). [17]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6):3-12. [18]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7):37-51. [19]喻闻,黄季.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國粮食市场改革[J].经济研究,1998(3):50-57. [20]张如庆,张二震.市场分割,FDI与外资顺差——基于省际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2):3-6. [21]朱珠,张琳,叶晓雯,等.基于TOPSIS方法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经济地理,2012(10):141-146. [22]Parsley D C,Wei S J. Limiting currency volatility to stimulate goods market integration: a price based approach[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1. [23]Poncet S.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1): 1-21. [24]Young A.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115(4): 1091-1135. (责任编辑:张彤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