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千村万落俱欢颜 |
范文 | “井冈山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一份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政治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吉安市委常委、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井冈山市委书记龙波舟在出席全国两会时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井冈山立足自身红绿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在革命老区吹响了新的扶贫脱贫集结号。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670元提高到5926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1145万人减少到1.92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0.42个百分点。 干部下学 转作风把脉“致富经”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为啃下扶贫攻坚“硬骨头”,井冈山切实改进作风,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扶贫攻坚大会战”活动。60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0多家单位、800多名科级干部,组成206个扶贫工作组,同时选派了144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兼任副书记。截止2014年底,井冈山市共识别了农村贫困对象7560户23519人,走访群众6.8万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3407条,建立“百姓档案”5万余份。 思路决定出路,下乡驻村干部按照“一准、两清、三到户”的要求,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诉求,帮助其解放思想,转变念,采取相对应的帮扶措施。在“一对一”帮扶中,走访干部发现渥田村贫困村民汤俊峰对种植猕猴桃感兴趣,于是,帮助其加入农业产业合作社,并免费送其到四川苍溪学习3个月。在干部的帮扶下,汤俊峰为本村300多亩猕猴桃做起了技术指导,后又以现金入股的形式参与收益分成,成为致富带头人。 美丽乡村建设 把“盆景”变成“森林” 为改变贫困山区面貌,井冈山按照镇村联动、景村融合、产城互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制定了《井冈山加快推进搬迁扶贫实施意见》,实施6000人的移民搬迁工程,引导和帮助深山区贫困户在城区、工业园区或集镇搬迁安置。2014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300万元,实现44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全市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5%以上;整合各项资金,高标准打造了渥田、文水、茅坪、葛田、石陂、睦村、柏露等7个美丽乡村综合示范点,全面完成了i00余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农耕文明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拿山乡渥田村;集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井企集团文水村;打造“小河诗意、农耕园、陶醉园”沿水渠休闲观光带的葛田乡;打造“山地人家、云涧山庄、桃园溪谷”三个旅游休闲观赏区的茅坪乡茅坪村……一个个特色村、致富村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争先恐后,形成了繁花似锦的良好局面。 产业扶贫 重特色打好“旅游牌” 井冈山采取“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联结贫困户、大户联动贫困户”的方式,从培育市场主体、财政扶持、科技引领等入手,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井冈蜜柚、茶叶、油茶、毛竹、果蔬、花卉苗木和娃娃鱼、弥猴桃、铁皮石斛“6+3”特色产业。2014年争取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315.28万元,累计发展特色产业基地8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种养大户8250户,新增各类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10万亩,引导、示范、带动农户2万余户,户均增收5500余元。 为促进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井冈山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等旅游产业,目前全山共有农家乐近600家,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4万人。为着力打好旅游扶贫牌,八角楼景区所在地茅坪乡以“山地人家”项目为“试验田”,结合老建扶贫、红色培训,高标准建设了20栋集庐陵风格与客家风情于一体的农家客栈。自去年5月开门迎客以来,已接待各类培训和自驾游客50多批,5000余人,带动200余人实现脱贫,使昔日的“过水丘”成为了今朝农民增收致富的“蓄水池”。 “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的讲话言犹在耳。井冈山的华丽转身,是17万井冈儿女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的生动缩影。如椽巨笔描绘绚烂画卷,时代风雷激荡雄浑乐章。我们坚信,井冈山的扶贫之路,必将越走越远,越行越宽! [作者简介] 曾莹,江西省井冈山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佳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