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
范文

    杨松

    [提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对时代主题、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都有新认识、新判断、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崇高的使命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为依据,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与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性。

     一、对时代主题的新认识

    时代主题是对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对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据。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依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果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习近平在对世界格局演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矛盾与斗争等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地位没有变,但他对时代主题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对时代特征进行了新概括,实现了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新发展。

    首先,习近平提出了国家总体安全观,使新时代和平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他认为世界要和平,我们不仅要像以往一样关注国家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传统安全问题,也要关注文化、网络、生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不仅只是地区冲突和战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网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習近平提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使新时代发展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他认为世界要发展,不仅是指要实现经济发展,还要实现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单独谋求某一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还要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建共享与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其次,习近平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的新论断,对时代特征进行了新概括。这一论断向全世界阐明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更是时代特征,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目标,而合作与共赢就是迈向和平与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冲突与对抗只能带来各方利益的俱损,只有合作与共赢才能带来各方利益的共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行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的发展成就。据此,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

    无论从国家、人民视角,还是从民族、世界视角,都可以看到时代的“新”之所在,它有其丰富的内涵。新时代是一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是一个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的新时代,是一个使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是一个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新时代,是一个使我国为人类发展不断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空喊口号、奋斗目标遥不可及的时代,它是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通过人民努力奋斗能够不断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这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意味着中华民族要向强起来飞跃,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中国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要蓬勃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世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生成的、具有时代色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三、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

    任何复杂事物都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决好,才能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促进事物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不同发展过程,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是会实现转化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因其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依据变化的实际而很好地实现了主要矛盾的转化。抓住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党和国家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社会生产、人民需求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促使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实现转化。在社会生产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生产的总体状况,我国社会生产状况已发展为“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即使这样,依然存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我国东西部相比、南北方相比、沿海内陆相比等表现出来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体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会生产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落后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等表现出来的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不同群体与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够强,一些核心技术还不能实现自主创新;体现在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处于攻坚阶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建立;体现在社会生产还未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在社会需求方面,人民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并不是说人们的需求都能得到了满足。在新时代,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健康安全,人们不仅要有住的地方,还要住得舒适、宽敞,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有好的空气、清澈的河流,还要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制约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此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便构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同时,习近平认为,这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中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要搞清楚,那就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我们党一度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当做社会主义本质,其结果是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鄧小平从根本任务、最终目的方面来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这表明我们党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了新发展。党领导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首先,习近平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6],因为这是制约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7],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这都从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其次,习近平认为,无论是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生产发展问题,还是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都要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于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总目标”等提出,都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坚守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再次,习近平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进行了科学阐述,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8]。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是其理论的创立者,是其制度的构建者,是其文化的引领者,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丧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

     五、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新认识

    历史使命是一个政党肩负的任务与责任,它有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这一使命具有长期性,需要几代人的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奋斗,需要有一个个阶段性历史使命的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实现成就大目标,阶段性历史使命的实现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消灭了私有制,让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并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步步目标的实现,一个个成就的取得,让中国共产党越来越靠近其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实现。正如习近平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0]。

    在新时代,虽然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途依然布满荆棘。为此,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四个伟大”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和宏伟目标放在了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有机整体中去加以认识和实现,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新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是伟大梦想,具有战略引领作用。习近平认为,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具有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因为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巨大动力,能为其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为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对伟大梦想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为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总任务,为其提供了实现基础和前提。离开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及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实现。“四个伟大”思想的提出,为党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遵循和实践途径,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其历史使命的认识,具有理论创新性。

     六、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认识

     共同体是一定关系的整体,它是人类存在的形式,是人类社会现象。依其主体与作用不同,共同体有其不同的分类和层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高的和最具普遍性的共同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共同体思想有过论述,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1],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共同体。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各国联系加强、依存日深,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面对、人类共同应对。习近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仁爱、和合、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中国方案和智慧,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习近平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视角,阐述了我们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怎样的。他认为,我们要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一个这样的世界。其次,习近平提出了“五要”的主张,以此来说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坚持环境友好。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实现了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4][6][7][8][9][10][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上官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