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全视野下的娄底文化旅游审视 |
范文 | 谭勇 摘 要:用安全的视野审视娄底文化旅游,主要以其作为文化旅游核心资源的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梅山文化等为主要关注对象,考察其存在的发展意识、发展条件、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解决安全隐患的路径。 关键词:安全;娄底;文化旅游;隐患 安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一个很常用的词汇,但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而"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现代汉语中的"安全"有多种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安"字的释义是:"平安;安全(跟'危险'相对)",并以"公安"、"转危为安"为例词。而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各环节的相关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人、设备、环境等的安全;既包括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和安全理论等,也包括的保障、防控和安全管理等。但用安全的视野来审视旅游,应该要审视旅游资源的安全,那么安全视野下的人文旅游,应该包括人文旅游状态的安全和对人文旅游安全的维护。 1 娄底旅游资源概况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娄底的旅游资源也不断被发掘。基本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山水秀美,人文厚重,风光旖旎,毓秀钟灵,山、水、溶洞、梯田、名人交相辉映,真个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绿色"与"红色"旅游兼备。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规范》进行普查发现:娄底市曾国藩故居和紫鹊界秦人梯田等有2处五级资源区;有大熊山、梅山龙宫、锡矿山、湄江和龙山等5处四级资源区。按照规范,娄底市拥有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占规范标准类型总量的100%;拥有亚类旅游资源31个,占比90.3%;拥有基本类型旅游资源95个,占比61.3%。现有等级单位资源有176个,其中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分别为103个和73个。娄底市主要景区以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境内居多,其中新化最丰富,有紫鹊界秦人梯田、奉家桃花源真地、古台山森林公园、梅山龙宫、油溪河漂流、大熊山、陈天华故居等;冷水江市境内有波月洞、锡矿山世界梯都文化等;涟源市境内有白马水库、湄江风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双峰县境内有九峰山森林公园、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水府庙湿地公园等。 2 娄底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安全分析 娄底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中要数曾国藩故居、紫鹊界秦人梯田以及梅山文化最具开发价值,细审视之,其安全隐患也显露无遗。 (1)曾国藩及其府第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无出其右,曾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推崇。以曾国藩故居为代表的乡间侯府,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曾国藩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旅游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湘军发源地。景区包括曾氏十堂和曾氏祖坟,其核心景区为富厚堂。以富厚堂为中心的迄今国内保存完好的"乡间侯府",属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其精华部分--藏书楼为中国近代五大藏书楼之首。有句话说,因人废立。历史上名人辈出,比曾国藩有影响的人物大有人在,况且曾国藩尚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影响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乡间侯府"也只是曾国藩的衍生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况府第的建筑风格更多的也是模仿,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和亮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砖木结构的房子再精美也经不住自然的不可抗拒因素,天灾人祸随时可能让这些风景消于无形。 (2)紫鹊界秦人梯田 以气势磅礴的梯田景观为主要特征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可考历史达2000多年,是苗、侗、瑶、汉等民族历代先民共同的劳动结晶,山地渔猎文化和稻作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遗存,也是古梅山地域内标志性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统称奇。甚至有人说,紫鹊界秦人梯田美过龙胜梯田,美过哈尼梯田。 紫鹊界主峰海拔1236米,梯田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堪称"梯田王国"。紫鹊界以极富苗瑶风格的板屋、曲线分明的梯田、拙朴的青石板路为主要表现,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梯田文化景观。梯田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从岩石隙中渗透出来,四季长流不息,且天气越干旱,水越清纯。民间传说"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紫鹊界秦人梯田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既然是天人合一的杰作,然而"天"的因素非人能左右,梯田在妙,终究是人为的结果,人力使出不科学,天亦践之,那么其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说得不好听一点,梯田还能存在多久,谁也无法打包票。 (3)梅山文化 娄底市大部分地区属古梅山地域,梅山文化神秘而丰厚,与傩巫文化、蚩尤始祖文化、耕读文化渐渐杂糅而成梅山文化的精髓。显露出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胜枚举,诸如:梅山傩戏,娱神娱人,在国外很受欢迎;梅山武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名扬天下,其中新化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县内大小武馆林立;梅山歌谣古老神秘,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食文化更是因其突出的地方特色而为游客所认可。 文化的背后依靠的是人的传承,随着社会反而不断发展,一些失去实用价值的文化遗存要想保留传承实属不易。比如梅山傩戏,傩戏本是娱神而生,兼以娱人,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之后,傩戏最终也难逃保留项目的命运。 3 娄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隐患 隐患是安全学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概念,用之来审视娄底文化旅游,不难发展娄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 (1)发展共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战略思考不够。规划体系起点低。在研究部署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上考虑全市旅游业发展因素少,通盘融入旅游元素更少。比如,农业规划,工业规划,经济园区规划,小城镇规划都很少考虑旅游这一产业,就是城乡统筹规划对文化旅游业的涉及内容也还很不够。投入力度小。主要是增加的力度还明显不够,目前全省地州市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千万元以上的超过7个,娄底相对较少,与实现湖南旅游中部崛起的目标不太相称。特别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对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投入更少,旅游招商成效不明显,缺乏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商。文化旅游企业普遍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 (2)发展条件不优。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不完善。旅游大交通尽管已得到很大改善,但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尚有缺失,现有区域内小交通条件较差,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点)设施不配套。部分景区景(区)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景区吃住等接待仍以农家乐接待为主,旅游标识标牌不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发展。管理体制不顺畅。对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滞后,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障碍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比如我市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等景区都存在管理体制问题,权责利益不明确的问题,造成这些景区都在资源保护开发和监管上"谁都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 (3)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旅游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娄底虽然有国字号旅游品牌10多个,重点旅游资源10多处,但这些高品位文化资源定位不是很鲜明,文化内涵的挖掘很不足,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是浏览观光型。比如,梅山文化对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民俗风情等旅游载体的挖掘整理还很不够,曾国藩故居就像一个文物不多的博物馆,缺乏文化体验。总体说来,缺乏让人流连忘返的精品景区,更谈不上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 娄底文化旅游隐患消除路径选择 现在我国正处于文化旅游发展黄金机遇期,国家和地区正竞相发展文化旅游业,娄底的文化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 (1)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构建齐抓共管局面。进一步明确"旅游立市",真正将旅游产业当成娄底的第一产业来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到旅游业涉及17个方面,要把旅游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来,让真正懂旅游、爱旅游的人来发展旅游。规划上定好格。请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视野的规划队伍对文化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高水平、新创意、符合产业规律、可操作性强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娄底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包括资金扶持、管理体制、旅游用地、税费优惠、信贷机制、奖励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管理上定好调。在景区的管理上要创新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着力解决旅游主管部门与重点景区管理机构职能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瓶颈。加快解决交通瓶颈。基础配套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围绕"高速、高铁"的发展规划,加快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防止外部交通畅通,景区之间或者内部交通却不顺畅的事情发生。重点配套好等级景区及沿线串联景区之间通景公路的维护建设及标识标牌的配套。加强政策引导。坚持立足实际,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方面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扶持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建设精品景区。从品牌争取转向提质升级,加强完善现有高等级景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突出龙头,以点带面。 (3)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娄底特色。要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体验旅游。比如曾国藩故居要进一步丰富湘军文化和曾国藩家教文化、紫鹊界梯田要进一步挖掘稻作文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要突出以蚩尤为主的梅山文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要突出中药康体文化。加强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性开发。特别是新化东镇街、水车和奉家的干栏式板屋、涟源、双峰、新化的古民居等资源一定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要继续加文化大旅游商品的研发。旅游工艺品要融入本地特色文化,特别是娄底书画作品、国藩溪砚、梅山竹编、竹雕木雕等要突出本土特色。 (4)加大营销力度,扎实打造发展平台。将"曾国藩文化旅游节"、"大梅山文化旅游节"固定成形,打造成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增强娄底独特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旅游景区(点)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文化内涵。出台全市旅游促销奖励政策,完善旅游营销渠道建设,做好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凤凰网、新浪网、携程旅游网等知名网络的联系,运用微博、博客、播客、手机报等工具广泛宣传,做好新媒体的营销。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编.《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斯蒂芬·罗宾斯等著.《管理学》(第7版)[M].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阎友兵.《旅游开发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