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出租人角度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
范文

    冼靖雯

    摘 要:融资租赁具有分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低流动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融资租赁对出租人而言具有较大的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融资租赁风险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然后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的测量和及对其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理论,最后基于出租人的利益对我国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出租人

    二战过后,美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生产过剩,厂商为了避免设备囤积,开始为用户大力提供金融服务,为了规避所有权与使用权同时转移所造成的资金回收风险,有人借鉴传统租赁的方法,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所有权保留在销售方,购买人只有使用权,到期时出租人有以较低的象征性价格优先购买该租赁设备的权利。现代融资租赁由此产生。

    而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晚,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开端要追溯到1981年中国东方国际租赁公司与中国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不久后我国融资租赁体制也慢慢建立起来。2008年开始,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融资租赁风险的特点

    融资租赁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融资租赁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风险来源于其四个特点,第一:分离性,两权分离的存在使得出租人无法对租赁设备实施管理,出租人的风险必然加大;第二:复杂性,融资租赁设计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三个当事人,由于现金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样便加大了出租方的风险;第三:长期性,融资租赁的租期较长,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从而加大了融资租赁的管理风险;第四:低流动性,因为融资租赁物一般为量身定做,租赁合同难以转让使得出租方面临流动性困难。[1]

    由于融资租赁的以上四个特点,因而在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风险,因此,对于出租人来说,如何有效测量与预估融资租赁风险显得十分必要。

    2 国内外对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1)骆驼评价体系:是当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用于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评价其信用状况、经营成果的一套评级体系,有利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评估,该评级体系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收益状况、管理水平和流动性,通过综合分析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风险。

    (2)KMV模型:也可以称为信用监控模型,该模型通过可观测上市公司的股票的市价来进一步推测公司的资产价值和未来可能的资产收益,进而估计公司可能的违约概率。但该模型仍有存在缺陷,首先它的假设条件是债务结构能够保持不变,但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结果出来后,没有对其进行精确性检测,这也会降低结果的可信度。

    (3)Z-值评模型:这个模型一开始是由奥特曼提出用来预测企业破产可能性的。该模型通过考量流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留存收益和总资产的比值、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股票市值与负债的比值以及销售收入和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

    (4)VaR方法:又称"在险价值法",该模型是根据在一定的概率水平范围内,预估某一投资组合可能的最大投资损失。因此出租人可以用来在融资租赁合同中计算融资租赁物的风险损失,既可以估算风险成本,同时用于风险控制。

    (二)国内研究

    路妍分析总结了我国融资租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其中有效政策的缺失、法律法规体系的监管不力和不健全是最突出的几个原因。[2]来明敏、张元慧等人也通过对我国企业融资租赁业的现状进行了T检验,并发现了从事融资租赁的企业和没有从事融资租赁的企业在短期融资比等三个重要指标变量上都有着显著性差异,它们企业融资租赁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通过运用logistics分析方法对2002年沪市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税率差别理论与债务替代理论是影响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关键理论这一结论。[3]

    综合以上国内外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出租人来说,如何有效管理融资租赁风险并及时有效防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便现今有许多方法可以评估融资租赁的风险,但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仍需不断完善制度与方法。

    3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展望

    (一)法律和制度的规范

    在国际上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即便没有专门的租赁法,也都有完善的民法商法税法体系来解决融资租赁有关的各种法律纠纷。融资租赁业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最关键的是把相关立法作为保证其健康运作的前提,让企业在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下有效地降低融资租赁风险,用法制保证租赁业的发展。因此,在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进程中,立法机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与需求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微观主体入手考虑出租方所承担风险,加强承租方违约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完善风险管理的政策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内部来说,为了强化其对风险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制度,包括租赁物合同管理、租赁交易管理等,并进行定期的风险报告,明确各方责任。

    (三)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对我国各大企业建立诚信档案,进行信用程度排序,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是否出租的依据,以此来提高承租方的履约程度,并且使出租方减少因合同违约或其他因素而造成的风险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庞跃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4.1,(187):53-56.

    [2]路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成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10):141-144.

    [3]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0):95-9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