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其对策 |
范文 | 邓海英 摘 要:环境审计主要是指指政府审计机关,以促进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目标,依法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的环境生态资金使用,相关的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关键词:环境审计;现状;对策 环境审计是出现于上个世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新型概念。首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后来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环境审计慢慢的扩展得到欧洲,之后环境审计作为一个新兴课题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环境审计日趋成熟。但是环境审计在我国出现较晚,直到上个世界末,环境审计才正式出现于我国,并且由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背景,环境审计在我国一直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其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我国提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对于环境审计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的问题较多,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1)社会各界尤其是人民群众对环境审计的认识普遍不足。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立法较晚并且环境审计相对于发达国家出现较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我们的环境审计发展速度缓慢,宣传力度较小,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匮乏,甚至于审计人员本身都不能理解环境审计这一措施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环境审计本身较大的发展前景。在面对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时,企业或者民众更多的是选择牺牲环境来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 (2)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与内容都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组织的环境审计来进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审查。相对于发达国家环境审查内容完善,监管力度较大,目前我国进行的环境审计一般是指合规性审计,也就是主要对于企业是否执行已经施行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各地方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有关的地方规定。但是对于国家有关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保护专用资金的审计监督以及对于我国在国际环境保护约定中的履行情况、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施行中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被忽视。并且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主体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施行,缺少民间审计的介入。这样不可避免的因为政府因素降低环境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环境审计的公平、公正。 (3)环境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不足。随着环境审计的发展,我国对然颁布了一些专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有六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以及十三部跟环境保护有关联的资源保护的法律,还有395项相关的环境标准,基本上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可以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监察体系,但是事实上仍然缺乏必要的具体的实施指导, (4)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目前随着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大家开始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环境审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环境审计在我国发展较晚并且一直以来得到的重视较少,相关的理论体系并不成熟。目前与环境审计有关的论文很少,并且目前与环境审计有关的实施原则以及评价标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在进行环境审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准确的对该环境问题进行计量。缺乏必要的环境审计的理论支持也是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工作难以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5)我国的经济力量过于薄弱并且缺乏技术力量的支持。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环境审计发展快速的国家一般都是经济力量比较雄厚并且科技力量发展较快。并且西方发达国家根据研究已经正式,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能够投入相当于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5%,就能够很好的控制住由于经济增长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回顾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透支了过多的环境与资源,从而造成环境资源负债较多,治理起来不及难度较大并且花费过高。另外,我国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激励体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对于一些排污严重的企业,处罚力度过低,使得一些企业宁肯被罚款也不愿治理。 (6)我国目前环境审计人员缺乏必备的环境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以及培养机制。对于环境审计工作来讲,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依靠环境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进行判别。环境审计人员的能力对于环境审计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决定环境审计工作成果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人员大部分还是之前进行财务审计的审计人员,大部分审计人员缺少与环境有关的专业的环境理论基础的学习,掌握的环境保护的知识技能较少,并且对于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不够熟悉。大部分的审计人员在进行环境审计的过程中还是参考过去财务审计的经验,审计目光主要聚集在财务问题上,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的眼光,难以看到环境保护的长期利益。 (7)企业对于环境审计体系的执行力。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发展的风向标,而环境保护体系在这其中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相关企业都有在执行环境审计体系,但大多数是形式大于执行。对于环境审计体系所执行的标准根本就没有实施在企业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向环保部门每年交一笔环境处理费就算完结,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我已经交钱了,环境保护与处理就是政府部门的事了。 随着目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力度明显加大,环境审计的发展也就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针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众多问题,下面谈一下解决的对策。 (1)吸取发达国家既有的成功经验。相对于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开始起步较晚,并且发展过程较慢。西方发达国家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他们的环境审计工作已经日趋成熟。我们应该尽量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进环境审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取其精华,减少走弯路,尽快发展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但是在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我国的实际国情,将其经验综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应用,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环境审计的道路,大力推动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另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环境审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矛盾,如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减少对于环境问题的损坏,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大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环境审计的差距,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环境审计的成功经验。 (2)加强环境审计工作的宣传。鉴于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开始较晚,地方政府与社会群众的关注不够,因为在大力推进环境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环境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引起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群众的更多关注,从而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减少在推行环境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来自社会群众以及地方政府的阻力。 (3)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培养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良好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让人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破坏环境会对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大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论坛讲座,通过实际的案例宣传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4)环境保护从教育抓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教育大国,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时不刻在展示着泱泱大国的魅力。然而,当我们不断在要求科技进步与强大的时候,GDP增长的时候却忽视了孕育我们的地球的健康。科技的日新月异固然带给了我们很多非凡的生活体验,但是仔细想想这些有很多都是用无止境的破坏与开发换来的。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看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这些美好的诗句时,我们该如何向他们解释这一切?所以保护环境应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走进学校,走进社会,走进大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环境保护意识有了群众基础,环境审计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去重视与执行。 (5)环境管理系统写入企业标准去执行。大约一年前,我做内审员的时候,看见某企业的产品标准。这家企业大概有十几种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独立的产品标准,在标准的最后我都看到了环境保护项目,里面的内容写的是产品从研发、原材料采购、组装、包装以及批量生产这整个过程中有哪些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预计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过程也给出了详细的规避方案。其实我们已经有些企业自发的把环境保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系到了一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源头把关,把环境管理系统写入企业标准呢。 (6)环境管理系统的执行。任何一个完好的体系也是需要有好的执行者才能体现出价值。执行,也就是做,怎么做的好才是关键。在国内很多企业做调研的时候发现,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有环境保护体系以及质量体系。但是执行度却是差强人意,总是“人治大于法治”,五千年的历史积累让我们很难做出改变。首都雾霾、河北、甘肃、山西、黄浦江,当我们看到日益渐多裸露的黄土和灰蒙蒙的天空时,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敲响警钟吗?还不值得我们去为之做出改变吗?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应把环境审计体系落实到实处,严格按照体系执行,并且建立考核机制把控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环境污染。建立环境保护预案机制,做到及时预防、处理、整治。 (7)国家政府扶持环保科技企业。当下,科技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金属污染等一直都是困扰我们生活的话题,科技改变生产力,科学的垃圾分解处理技术能更有效率的处理这些。国家政策是体现政府决心最好的方式,通过这些政策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同时让更多的人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环境审计是审核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环境审计工作开展是否完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北京雾霾一直都是首都人民心中的一个痛,央视著名主持人辞职做雾霾危害讲座、19岁的英国少年看到海洋白色污染毅然而然的投身到了保护海洋的环保事业。为什么首都每次有国际型的活动都是蓝空碧丽,这些牺牲周边企业利益而换回来的晴空万里,不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吗?“谁污染,谁治理”,这句口号喊了也有好些年,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哪些呢? 参考文献: [1]王宪锋,孟丽荣.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审计,2012(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