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事业单位转制对财务的影响及对策 |
范文 | 孙静 摘要: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来说影响重大。这使得其从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被迫变更到另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也随之变更。由此出现的问题也在增多,文章在分析事业单位转制带来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期能改善事业单位转制期间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制;财务;影响及对策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对事业单位影响重大。不仅仅影响着企业员工,也影响着整个体系的重整和组合。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其影响也是重大的,因为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管理方法都变了。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应该适应这样的变化,并且将这种变化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事业单位转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有其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公益性质的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要目的。但是,我国逐步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部分事业单位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国家对其的投入,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在保有一定的国有控股情况下,我们国家决定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也在进行中。可以说,大部分事业单位面临着转制的情况。这一方面来源于市场经济给其带来的压力,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事业单位转制企业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转机,同时更加加快市场经济的步伐,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二、事业单位转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财务处理方法变更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对财务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财务处理方法的变更。事业单位在改制以前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第一,事业单位会计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会计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转制后必然要从收付实现制转为权责发生制,这是事业单位转制会计处理方法的第一大转折点。第二,会计科目的不同。在事业单位转制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较少,且以核算简便为原则,但是转制后,企业的会计科目较为多,且以清晰明了为原则。第三,编制的报表不同。事业单位转制之前事业单位会计只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一些报表附注之类的。事业单位会计不关心盈利,只需要清楚收支。但是企业会计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企业会计重视利润,重视费用和成本,需要预算,需要盈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转制面临着会计报表的增多,也面临会计核算方法的各种变更。 (二)财务管理方法变更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其财务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大的变更。在事业单位转制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依靠国家的资助以及政府的拨款。既不需要盈利也不需要向外进行融资。但是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变更,企业需要从外界融资,然后进行资本运营,对外进行投资,计算资本报酬率,计算营业利润等等。企业的财务管理有自己的一套体制和方法,需要领导去调控。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制度在运行,主观能动性差,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自我决策。 三、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财务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 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是事业单位转制企业过程出现的大问题,人才是生产力,人才是生力军。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能造就更美好的制度,产生更多的效益。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在很大一方面会保留原来的员工,这使得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转制后的变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需要企业会计人才,但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他们之前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能力是明显不够的。在事业单位转制以前,他们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是转制企业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就已经变成企业会计了,相对来说复杂些。因此,要促进事业单位转制,必须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财务管理模式难转换 在事业单位转制以前,其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上级投资为主,以实际支出作为支出,盈利了就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但是在事业单位转制之后,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核算方式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发生变化,其次,投资和融资需要加强,这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同的。企业需要自负盈亏,不像事业单位以国家补贴为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后的一段时间恐怕会不适应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导致其模式的难以转换。毕竟长时间以来一直适应了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突然间发生变化会让人措手不及。因此,财务管理模式的转换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三)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在转制以前是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但是在转制之后,事业单位已经变成了企业,需要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其内部控制体系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转换过程是很痛苦的。在事业单位转制之前,其内部控制可能以国资委制定的章程来进行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和检查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然而,在转制企业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自己制定并且推广和实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同导致其执行方法的不同。因此,本文认为,在事业单位转制期间,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加强。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财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在很大一方面会保留原来的员工,这使得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转制后的变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需要企业会计人才,但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他们之前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能力是明显不够的。事业单位转制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当对原来的员工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其次,在平时的做账中,对他们进行有效地监督,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财务技术。再次,在平时需要对他们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相应地考核,考核优秀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适应的员工应该加以淘汰。另外,还可以从外面引进更加优秀的企业财务人员,帮助企业更加良好地处理会计账务。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转制之后,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核算方式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发生变化,其次,投资和融资需要加强,这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同的。企业需要自负盈亏,不像事业单位以国家补贴为主。因此,事业单位转制之后需要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明确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和资助,需要自己去进行投融资。其次,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体系方法。明确自己的投融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和了解。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融资,怎样的投资才能赚更多的投资收益,资本应该怎样运营才能持续不断并且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领导去考虑,去实施,去执行。只有进一步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些要求才能慢慢地实现。这样的企业才能更加有效地运行。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才能拥有健全的财务体系,进一步拥有更加完美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对于转制前的事业单位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的严谨和有效,毕竟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是不大可能有非常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但是企业的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截然不同。企业需要自负盈亏,需要盈利,需要竞争。因此,一个好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更多的利润。在现代企业中,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其次,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再次,相关程序需要审批和预算等。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让事业单位更好地转制。 事业单位转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反复。但是,只要领导狠下决心,员工团结一致,那么其面对的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财务管理中,应该加强内控制度,完善财务体系,以此来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林杰.事业单位转制中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4(11). [2]姚娟.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3]毕金澜.对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1(07). [4]汪皆斌.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会计方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20).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