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区域环境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
范文 | 张晴雯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省级数据,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照环境效率高低聚为五类。随后通过因子分析将多指标转化为三个潜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论如下,京沪津环境效率居前三,沿海东部发达地区环境效率较高;环境效率区域化差别仍明显,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城市智能化程度、经济发展指数及科技进步投入三潜因子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关键词:环境效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区域差异;回归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人口规模扩大、工业技术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水、废气、固体污染物的排放与日俱增。这三种污染形态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会导致一系列环境恶化后果。 关于环境效率的测算,很多学者提出了研究成果。胡达沙等(2012)基于SBM模型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的环境效率。田伟等(2014)提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并使用Tobit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张子龙等(2015)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证模型及结果分析 (一)综合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三种污染形态的环境效率测算 基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主要污染物排放,测算了5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效率,计算方法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分地区某污染形态中污染物排放量(万吨)。利用SPSS20.0进行5种污染排放效率公因子的提取,得到环境效率因子。环境效率得分如表1所示。 (二)我国30个省市环境效率的聚类分析 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结果:环境效率很高(北京)、环境效率较高(上海)、环境效率一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环境效率较低(福建、海南、重庆、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环境效率很低(陕西、广西、河南、辽宁、安徽、吉林、贵州、江西、云南、河北、内蒙古、山西、青海、黑龙江、甘肃、新疆、宁夏)。 (三)影响环境效率指标集因子分析及因子解释 选取与环境效率有关的18个指标,运用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共提取3个主成分,成分1、2、3的特征值大于1,且合计能解释80.9%的方差。我们通过因子的旋转来对公因子进行解释并命名,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公因子1反映了一个地区对科技发展的资本投入及关注度,因此可将公因子1命名为“科技进步投入”;公因子2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可将公因子2命名为“经济发展指数”;公因子3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技术发展及公共设施完备程度,因此可将公因子3命名为“城市智能化程度”。 (四)基于潜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 把环境效率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科技进步投入、经济发展指数、城市智能化程度这三个潜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environment=-0.004+0.169technique+0.414economy+0.875intelligence t=(-0.08)(3.278)(8.039)(17.006) p=(0.935)(0.003)(0.000)(0.000) R2=0.966 F=121.519 DW=1.76 从回归结果来看,科技进步投入、经济发展指数、城市智能化程度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響。R2=0.966,模型无自相关。由于所有解释变量互不相关,从根本上解决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综合来看,这是一个较好的回归模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环境效率区域化差别仍明显,东部地区领先西部 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北京的环境效率最高,上海、天津其次,广东、浙江、江苏等偏南沿海地区的环境效率较高,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的环境效率较低。环境效率的分布呈明显区域化特征。 (二)从源头上节能减排为最佳方案,影响系数大于末端治理 城市智能化程度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875,说明地方政府应该从源头上节能减排,例如增加公交系统的线网,倡导公共出行,增加绿化覆盖率,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上等,而不是一味地凭借经济实力搞末端治理。 (三)经济发展刺激优质环境需求,有助于环境效率提高 经济发展指数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414,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会刺激人们对优质环境质量的需求,有助于环境效率的提高。 (四)科技进步投入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必将带来长期稳定的益处 科技进步投入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9,可知科技投入也会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发展,在技术层面上最大程度的减排。 参考文献: [1]田伟,杨璐嘉,姜静.低碳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J].中国农村观察,2014(05). [2]胡达沙,李杨.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J].财经科学,2012(04). [3]张子龙,薛冰,陈兴鹏,李勇进.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