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文

    杨海梅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文章主要分析从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执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通过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是各级机关单位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单位的经济活动贯穿着单位工作业务所有流程。有工作的开展就会有经济活动的产生。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的依据主要是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有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其任何损失浪费都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的损失。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杜绝违规采购、处置国有资产,杜绝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公共权利运行的执行主体,其根本目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群众利益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机制,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

    (四)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

    完整的制度可以使有企图的人无法任意横行。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形成有权必有制度,用权必遵循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对权力运行的自我防范,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

    一是自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执行以来,有些单位主要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认为单位各项工作只要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就够了,财会工作只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就行了,制定内部制度就是多此一举的事;认为是上级部门要求完成的一项平常性工作而已,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而已。二是近年各单位精准脱贫、环境治理、信访维稳、安全等工作与干部职工的年终目标考核相连,和领导的晋升及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不得不高度重视。而内部控制工作不与干部经济利益挂钩,不会对领导干部的官帽有影响,只感觉是挂在墙上的东西,无人问津。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

    很多单位内控制度几乎都是同一个版本,生搬硬套,除了单位名称不一样,其他内容完全一样。抄袭、委托相关中介机构一手操办,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更是严重影响内部的执行力。一些单位虽然形式上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甚至对制度置若罔闻,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弱,制度落实于实际工作的效果不佳。

    (三)干部人事管理不规范,岗位设置不合理

    有些单位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不严,未进行民主推荐、考察谈话等干部选任程序,就直接召开党委(党组)会议研究干部任免;有的单位选拔干部不开展谈话或是考察工作流于形式;干部选任资格把关不严,大部分单位存在混岗的问题,很多事业人员担任公务员岗位,公务员到事业单位任职。有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人多岗,如计生工作人员兼任信访工作、农业工作,统计人员兼任民政工作、司法工作等。不相容岗位兼职的问题,如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一肩挑,纪检成员兼任经济发展工作。关键岗位不用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的人,如會计岗位设置时,有会计专业技术的人领导不任用,而是任用所谓的听领导话的人。出现管理漏洞,让有企图的人有机可乘。

    (四)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不进行清理

    近几年,发现有些单位会计往来账务复杂,有些往来款项金额大,涉及的往来户数量多。挂账时间长,有些甚至十多年都未进行清理,债权人(企业)、债务人(企业)有些人已经不在,企业已经破产,单位领导都换了几届。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不进行清理,时间长了更无法理清楚,会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

    (五)部门预算执行力差

    决算数与会计账面数普遍不一致;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时效性差;“三公”经费预算资金存在超预算支出、三单不齐、占用下属单位公车,违规租车等问题;“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科目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广告宣传费、职工体检费、三单不齐的接待费、工作检查支出等都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科目列支;年度执行中追加指标数占全年指标数比例偏大。

    (六)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

    在近几年工作中发现,有些单位重要工程项目没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存在项目先实施,后立项、招投标的问题,存在工程量缺斤少两的问题,存在资金量少的维修、装修等小型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主要责任。要增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要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不只是增强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还应将内部控制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干部,渗透到单位的每一个经济活动,贯彻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当行为养成了规范,当自觉成为了习惯,心有一把戒尺、行有所止,那么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就更高。

    (二)科学合理的制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規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相结合,其次结合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完整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单位纪律方面的制度。如上下班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档案文书管理制度等;二是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如干部任免制度、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等;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如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债务内部管理制度、往来款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制度、资产控制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

    (三)加强干部人事管理,规范岗位设置

    一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坚持民主集中制,并进行公示制度;单位中层干部任免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选拔职位、数量和范围,并科学测试、民主测评。二是逐步解决事业人员、公务员混岗的问题。鼓励到公务岗位任职的年轻的事业人员报考公务员;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部分行政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工作,和公务员承担的职能职责完全一样,所以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过渡到公务员岗位,弥补公务员年龄脱节的问题;完善人事编制监督机制,落实人事编制管理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树立人事编制管理法律责任意识,提升人事编制管理法律权威,加大人事编制管理执法力度。

    (四)强化往来账款管理的责任意识,全面清理单位往来款项

    一是强化往来款管理的责任意识,改变单位负责人“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和做法,各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往来款项清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负起领导职责。把“旧账”清理工作纳入“新官”的绩效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全面清理单位往来款项。首先,摸清往来款项的来龙去脉,建立对往来资金的清理机构,制定清理工作方案。其次,对单位往来款项发生的详细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按单位、部门列出清单。再次,对往来款逐笔进行处理和落实。个人欠款采用电话、实地的催收方式,单位、企业欠款采用函证的方式催收,已破产的企业到法院查相关依据,已改制或撤并的企业,到相关部门或相关经办人查找相应的依据。清理后确认无法收回或付出的款项呆账死账,经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集体商议进行核销,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审批人和经办人的相关责任。

    (五)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一是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以上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数据为依据,根据单位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安排实际情况科学测算,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情况。二是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部门预算编制必须符合预算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三是充分认识预算执行的重要性、严肃性。预算编制一经批复,严禁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单位职工体检费、伙食团工作餐等支出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支出项目,但未纳入预算编制的项目,上级财政部门应当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把握预算执行工作的全面性,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负担。项目资金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随意进行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报批,不能擅自调整。

    (六)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一是建立工程项目决策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禁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加强对小型工程项目的监管,避免违规资金通过虚假小型工程项目流出。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强化工程项目审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正、公开的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秩序。

    (七)强化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单位内控体系,单位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成立由单位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组成的内部监督小组,对单位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强化财政部门的主管责任,国务院财政部门及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作为管辖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将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半年或一年)将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并纳入各单位每年财政工作的绩效考核。对每年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组织整改落实。三是审计部门加大对各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为惩治和防腐败,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要更好融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当中。所以,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审计重点,主要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按政策文件规定进行建立,建立是否完整,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工作中是否按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执行的效益如何。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潘秀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6).

    [2]邱岳强.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1).

    (作者单位:仁寿县审计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