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
范文 | 周江 刘露 练川 摘要:以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贵州省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并提出了今后应在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X511/513文献标识码:A 降低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已成为我国主要城市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群健康的重要着力点。[1-2]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区,贵州省历年来重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近年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以细颗粒物为主要特征污染物的颗粒物浓度下降幅度有限,成为制约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3-4]通过对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可为今后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参考建议。 1 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 1.1 浓度水平分析 2017年,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为50ug/m3、29ug/m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4]与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平均值相比,贵州城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水平相对较低,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分别占全国平均值的66.7%、67.4%。[5] 1.2 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根据贵州省2015-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4]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成为了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成为了影响全省环境空气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 2 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1 时间分布特征 将贵州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月均值加权平均得到贵州省2017年1-12月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月均值变化趋势图(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即冬季明显高于夏季。[6]分析其原因,可能和冬季城市燃煤量增加,以及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等有关。[7-8]其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2月份(62 ug/m3)、6月份(31 ug/m3),细颗粒物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43 ug/m3),最低值出現在6-8月份,均为17 ug/m3。 将贵州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值加权平均得到全省2010-2017年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年均值变化趋势图(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17年,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即从2010年的77ug/m3上升至2013年的80ug/m3,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17年其浓度水平已下降至50ug/m3,较2013年下降了37.5%,这主要得益于贵州省各城市对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力度不断加大;而自2015年开展细颗粒物监测以来,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32 ug/m3下降至2017年的29 ug/m3,但降幅相对较小,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细颗粒物的污染防治。 2.2 空间分布特征 2017年贵州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值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城市差异。各城市中,六盘水市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城市,分别为66 ug/m3、40 ug/m3;都匀市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均低于其他城市,分别为44 ug/m3、24 ug/m3;省会城市贵阳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分别为53 ug/m3、32 ug/m3。 3 结论与建议 (1)2017年,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 (2)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即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3)近年来,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细颗粒物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可吸入颗粒物的下降幅度。 (4)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城市差异。各城市中,六盘水市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城市,都匀市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均低于其他城市,省会城市贵阳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水处于全省中等水平。 (5)建议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控制要以细颗粒物污染控制为主,各城市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多项综合措施加强细颗粒物的污染控制,尤其是冬季细颗粒物的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嘉祯.长三角城市群PM2.5、PM10时空特征分析及空气质量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于浩,冯利红,侯常春,等.中国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背景下的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05):81-84. [3]李星和,周江,刘露,等.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科技风,2018(27):137,152. [4]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R].http://hb.guizhou.gov.cn/sjzx_70548/hjzlsjzx/hjzkgb/.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历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 [6]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贵州省环境质量月报[R].http://www.gzhjbh.gov.cn/sjzx/hjzlyb/index.shtml. [7]杜静婉.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8. [8]李紫琦.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7(10):66-68,71. 基金项目: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科技项目(黔环科[2017]12号) 作者简介:周江(1985-),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