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淠史杭灌区的生态建设实践
范文

    陈静

    摘要:淠史杭灌区主要负责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等多项任务,它在区域水生态系统中占据了重大比例。灌区工程使当地的用水条件发生了巨大转变,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区域性水生态系统主要由工程体系构成,当然也包括天然河湖等。由于灌区工程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再加上水资源存在紧张的供需关系,导致水生态受到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现象,灌区应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人水和谐目的。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生态建设实践

    早在1958年就创建了淠史杭灌区,它拥有庞大的面积,坐落在安徽省,它穿过了淮河、长江,包含了淠河、史河,还包括杭埠河等在内。该灌区占据了13130km2的土地面积,而灌溉面积超过73.3万km2,包括安徽与河南2省4市17个区县,满足了1200多万的人口的用水需求。共有2条总干渠,分干渠有19条,剩下的就是317条支渠,最多的就是分支渠,灌区长达2.5万km,覆盖的建筑物多达6万座。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的是某一空间内的生物、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可相互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呈现出动态平衡状态。水环境结合水生生物群里,由此形成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动态平衡系统的主要成分。人类一直遵循的是水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理念,它使水资源实现了持续性利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生态系统呈现出良性发展状态。人与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主体,和谐文化伦理是它的主要内容。

    二、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保障程度不高

    灌区工程由于自身缺陷,容易出现老化问题。我国于1958年就开始建设该工程,骨干工程于1972年完成,由于当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再加上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建设标准比较低。经常可看到渠道中含有淤积,或出现滑坡现象,有的建筑物还存在漏水问题,分渠道很难达到过流能力,这与设计要求不符。灌区的节水改造,包括续建配套正处于建设当中。目前,灌溉可达到0.5的水利用系数,而灌区要求达到0.56,可见灌溉只有75%的保证率。灌区工程缺乏完善的排洪系统。淠河总干渠主要集中在江淮两侧,它与天然河沟相接,只是要重点治理泄水闸下游,运行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对工程防洪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水资源供需关系趋于紧张

    灌区正快速发展经济,已经形成了合肥经济圈,灌区也在改变用水结构,且提出了不同的用水需求。现代农业要求达到较高的需水保障程度;合肥经济圈是灌区的主要受益范围,目前实行的是城镇化,其城镇需水正保持快速增长;灌区周边的城镇环境,包括天然河道要呈现出生态平衡状态,必须对水资源严格要求。灌区现状农业很难达到较高的用水效率,因此灌区水资源存在严重的供需问题。

    (三)灌区水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大力建设灌区工程,过度开发水资源,都可能使得天然水系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渠道不具备良好的水生态功能。建设或运行灌区工程期间,由于没有考虑渠道的水生态是否保持平衡,导致部分渠道经常出现水生态失衡。工业化、城镇化都会造成水污染,进而污染灌区面源,对灌区水生态造成影响。灌区上游积留了许多城镇污水,若使用过多的农药,或者是化肥,将严重污染灌区环境。

    三、灌区生态建设实践

    (一)规划环节注重生态

    2020年前,水利部的任务要求是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变过去主要采用的是头痛医头的做法,只要不影响工程安全,可参考系统工程思路,将山水田林路看成整体,这样渠道就解决了缺乏灌溉水源,或骨干工程出现老损等问题。

    (二)科学选定建设项目

    灌溉水要提高利用率,或达到更高的水分生产率.灌溉面积必须适度扩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产量以及农民收入,这样灌区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选定项目时,应合理规划灌区,保证灌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同时结合城乡建设,将建一处工程打造成一片风景区。

    (三)强化工程措施落实

    工程设计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选择与之相符的结构形式,生态混凝土可用于护砌的渠道。工程建设需结合相关生态内容,可采用督查机制,保证结果的正确性。河段一旦被污染,尤其是输水渠道,必须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同时加大对水量监测力度。建设管理主要侧重的是生态效益,当然后期评价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提升,灌区才能实现节水改造目标。

    (四)强化管理措施落实

    安徽省政府针对淠史杭灌区提出了相关管理条例,而且将其列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同时出台了水量分配方案,以及水质保护规划,还有防洪应急预案等,洪水资源、区间来水可保证淠河地段快速建立生态补水机制。为了满足当地政府需求,必须将淠河城区段、合肥城区段以及大蜀山分干渠打造成景区。

    (五)加强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生态保护

    灌区续建配套,包括节水改造都要重视生态保护。规划设计该项目,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防护渠道护坡时,需将硬质化控制在合适的长度,使之形成生态护坡,将水湾湿地、渠道连接在一起,这样堤防才能保持水土平衡,而且有利于生态防护,人工渠道也可自动调节水生态。灌区利用水资源或进行供水调度时,需将生态需水考慮在内。淠河与杭埠河,包括史河在内,它们都属于天然河道,有利于生态基流的快速落实;淠河总干渠作为一个骨干渠道,它可以保证生态流量。上游洪水资源主要用于补充合肥城镇居民的用水。

    四、结语

    淠史杭相当于治水工程,它可以为社会及整个生态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淠史杭是皖西人民在水利史上创造的奇迹,它充分展现出皖西人民的聪明才智。淠史杭灌区成功建设之后,整个灌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通过管理水资源,由此取得显著成效。当然,建设生态灌区是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由于缺少生态投资、没有设定较高的规划起点、再加上不具备灌排设施,导致生态灌区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建设人员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纪冰.建设水生态文明助推美好安徽建设[J].江淮水利科技,2015(1).

    [2]王浩.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水利,2016(19).

    [3]陈昌才.芜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规划要点[J].江淮水利科技,201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