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
范文 | 袁成雷 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规范企业科学运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分析了相关设计原则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科学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工具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其中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合法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企业经营的规范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切实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管理内容。依靠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要进一步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行业特点,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管理体制需要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反馈,不断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助于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结构治理,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增强企业内部经营科学性,顺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分析 要围绕自身管理需求科学设计内部控制,在设计原则上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部控制范例,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实际情况和行業特点,遵循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设计原则,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科学性。 一是完整性设计原则。企业设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要围绕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系统性。建立健全财力资源控制体系、物力资源控制体系、人力资源控制体系和信息资源控制体系,并且从经营环节实现生产环节控制系统、供应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在内部控制完整性的理解上,要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链条。在此基础上同其他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动实现结合,将内部控制发展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循环过程。 二是合理性设计原则。企业设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要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应当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具有经济性特点,将实用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条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紧紧围绕企业管理需求,将内部控制的经济性作为限制条件。一方面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重点突出,对重要环节和重要部门实施有效管控。还应当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合理的成本和较好的效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初衷和实施效果的有机统一,在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关注合理性要求。 三是有效性设计原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有效性的要求,一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同时还应当保障内部控制设计完整合理,并且在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执行,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作用,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提供切实保障。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够考虑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有效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发挥效应的前提条件,内部控制体系执行不力,执行没有满足预期设计效果,则会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有效性的设计原则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防范,提升效率和效益。要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用,还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相互协调,实现内部制约和协调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整体效用的发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方便易行,讲究实效。 三、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以及效率偏低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控制弱化,内部管理松弛的情况。不仅影响到管理的科学性,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出现财务报表造假和失真的情况。这都要求我国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质量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方面相对欠缺,经营管理理念、方式以及风险管理方法、手段都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往往重视经济发展,上规模上项目,对于强化内部控制有效规避风险意识相对淡薄。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不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内部控制效果,同时内部控制过程中人控现象比较突出,缺少应有的约束,在风险控制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公司的短期发展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导致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制约了内部控制效率的发挥。 二是内部控制环节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些企业做设计的内部控制环节缺少全面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对于具体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划分,相互之间缺少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规范性科学性不高,没有将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摆在突出位置,控制程序存在缺陷,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新时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建议措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讲,要针对单位内部控制强化工作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制度建设根本性、长期性特点,强化制度建设和完善,通过强化这一基础性工作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支撑。结合企业管理特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依靠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人员应当围绕突出的内部控制问题,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审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在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审查时,关注风险管理重点环节,仔细审查内部控制相关责任是否细化和明确,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对于质量的管理要求,明确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以及范围,对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对经济业务和活动进行风险测试,做好管理风险的防范和评估工作,强化对内部控制活动的测试,有效审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第二,关注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查时,要重点针对内部控制效率和效益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强化内部审批制度以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内部控制措施。将激励奖惩机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奖惩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氛围,推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协调,围绕管理需求和管理实际增强奖惩机制的有效性,依靠内部考核等手段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积极性。结合内部控制奖惩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率。针对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个部门的权限范围和责任义务,通过梳理和明确部门审批流程,增强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合理性,杜绝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失误和漏洞。 第三,明确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管理重点,确保控制内容具有针对性。管理控制机制人员应当围绕突出的内部控制问题,重视内部控制质量的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特点和自身需求,审查内部控制质量是否细化,重点审核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和核心流程,突出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对管理实践中所出现的内部控制质量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管理办法加以纠正和完善,通过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提升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减少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突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减少管理层对内审监督部门的人为干预,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改进性,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有效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职能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 [2]王怡心.COSO2013的“内部控制”定义[J].中国内部审计,2013(06). [3]王怡心.新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介绍[J].中国内部审计,2013(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