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 |
范文 | 杜宇 郭树清 摘要:为适应“微文化”、“微传播”等“微变化”,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主动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话语权,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持久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己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争抢高校思想政治宣传主阵地、主渠道,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给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微文化”、“微传播”等“微变化”,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主动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话语权,传播网络正能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持久性和影响力。 一、了解“微语言”,倾听“微声音”,主动接受新事物,当好网络思政教育引路人 面对“微文化”的影响,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要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应积极接受这一社会大趋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新办法,找准切入點,抓住关键点,寻求突破点,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学习和运用新媒体知识,要善于了解大学生的“微语言”,倾听大学生的“微声音”,关注大学生的“微动态”,从而增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班级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微平台如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qq 群等的关注,了解学生关心或关注的人或事,倾听学生心声,把控思想脉搏;主动开通自己微信、微博、QQ号、易班公众号等,及时融入学生的朋友圈,主动敞开心扉,介绍自己,分享自己欣赏的人或事,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充满正能量微视频、微电影、美文、美图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到因势利导,通过师生及时主动坦诚的心理互动,从而达成心灵的共鸣,最终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境界,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搭建“微平台”,采用“微工具”,积极拓宽新途径,抓住网络教育主动权 大学生是使用“微语言”、传播“微文化”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其学习、生活、交往方式、思维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涵盖范围广、交流互动性强、方式更为灵活快速、效果更为明显等特点,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从而站稳网络教育领地,抓住微媒体平台教育主动权,应明确网络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职责的观念,要将其与学校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同步建设。 高校要积极开通学校官方公众号,创建学校、系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易班机构群和公共群,开通教师、学生个人微信、微博、易班账号,通过这些“微平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指导,利用“微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土壤,把虚拟网络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制作传播贴近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和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利用“微平台”可以尝试开设“名师微讲堂”、“专业小要点”,使学生及时弥补和拓展课堂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开设“有问必答”、“校园小贴士”等项目,使学生获得便利、有效的校园生活服务指南;开通“成长空间”、“ 侃时事”、“我的烦心事”等栏目,成为学生思想交流和教育引导的新平台,增加学生的黏性;播放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微视频;启动“我心中的好教师”、“我眼中的好学生”双好评选等活动,通过平台推广此类微典型。通过公众平台不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思维方式,发现异常现象,可以第一时间建议、疏通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利用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以便了解学生的心声,确保舆情引导机制的时效性。 三、组建“微团队”,采取“微方式”,探索舆情监控新手段,保障舆情信息可控性 在“微文代”背景下,微信、微博、QQ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学校舆情监控工作难度大大增加,给校园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积极探索舆情监控新手段,保障舆情信息可控性。 由于学生人数数量庞大,单靠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等很难时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为了落实舆论监管工作,可以选拔一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网络宣传员,组建了专门学生“微团队”,作为校园网络专门监管员。学校首先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鼓励学生建立和完善自律自查机制,学校制定相关激励奖惩反馈机制,“微团队”在学校宣传和舆论监控部门教师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主要负责新媒体运营工作和监控工作,如统计学生关注率高、跟帖率高的新闻或话题,及时发现他们对社会热点、学校制度、师德师风建设等的反应、评论、建议,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监控,分析产生原因,采取积极引导和化解,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对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屏蔽,及时删除,甄选发布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 为确保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作,采取一些“微方式”。高校应重视团队成员的学习成长和业务培训情况,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保障,如增加学分、评优评先优先、按工作时间给予报酬等,同时鼓励支持团队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媒体宣传和舆情监控培训会,座谈会,网络专家讲座,还可以尝试开设选修课等,针对新媒体知识的瞬息万变,由专业教师传授网络使用和维护知识,营造不断学习的团队氛围,确保团队工作有序进行,落地生根。总之,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四、适应“微变化”,成立“微组织”,建立新闻发布新制度,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 在微文化背景下,由于传播载体丰富多样,灵活便携,没有时空、地域的限制,信息传播高效便捷的同时,不可控性也在相应增加,为适应新闻传播的“微变化”,保障网络正能量传播,应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成立网络舆情处理小组(“微组织”),建立健全校园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处理小组能第一时间发现敏感信息,掌握舆论的主动权,能迅速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并及时作出应对,澄清谬误,还原事实真相,以公开透明来取得信任,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动权,引导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 加强新媒体与报纸、电视、网站等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建立沟通发声渠道,利用学校重要事件、热点问题、活动契机,及时组织报道和新闻发布,要注重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把线上网络舆论引导和线下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鼓励师生利用所知所学,唱响线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营造网络好生态,同时线下多交流、多体验、多讨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脚于人、掷地有声。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求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时代需要及大学生身心特点,不断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在微文化时代背景之下,更要及时转变思维和工作思路,积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權、话语权、操控权,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大胆创新,探究并尝试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微文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欣.“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1). [2]陈智.微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0). [3]杜宇,范薇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 [4]王淼,赵子剑.高校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5(7). 基金项目:唐山市社科联2018年度“刍议微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立项课题(课题编号:TSSKL201808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宇(1974),男,河北唐山人,汉族,公共管理学硕士,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