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给侧改革下海南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
范文 | 林夏繁 杨方方 摘 要:物流是海南省未来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目前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较为落后,制约了海南省生鲜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海南省经济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海南省实际提出海南省发展冷链物流的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海南;冷链物流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迈入新阶段,传统经济出现疲态而以“互联网+”形式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兴起。基于此,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同时,“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海南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经济发展对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海南省作为我国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要提高产品的输出质量,必须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二、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需求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7年,海南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6958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3.54%,占物流总额的21.87%,同期占比增加0.23%。①冷链物流整体需求稳步上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取得成效,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2.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公路及水运建设已投资461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860公里,同比增加36.5%。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道枝干相连、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格局。与此同时,全省“四方五港”格局进一步完善,水路交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生产型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集装箱通过能力101万TEU/年。② 3.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年改善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2017年海南省发布了《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全省物流核心枢纽和重要枢纽为主要节点,覆盖全省、衔接大型农业生产基地、中心渔港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标准齐全、全程温控、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全省冷链运输效率,综合保障生鲜产品质量安全。 4.海南省冷链物流企业配送模式多元化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海南省物流企业有1631多家从事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公司。预冷库建设总库容达到32万吨,年预冷保鲜能力达600多万吨,能满足50%以上生鲜产品的冷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南省配送模式更加多元化。目前海南省冷链配送模式主要有网点自提模式、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和“农合社、农户”+冷库+“社会/自有冷藏车配送模式”等。 三、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海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海南省整体建设速度落后于生鲜产品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海南省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还在进行中,造成商品无法实现从产区到销售区的整体无缝对接。海南省物流园区建设较落后,冷链物流中心分布不均勻,也是造成生鲜商品质量无法保证的原因之一。海南省冷藏车持有量只有数百辆,与生鲜商品所需的2000多辆运输车辆数量相差巨大。大部分农产品类的运输目前在海南省还是使用常温运输方式进行,造成商品的货损货差现象严重。 2.信息化程度不足 虽然海南省物流企业有千家,但真正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较少,只有少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实现了信息化,但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生鲜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的可视化。海南省内冷链物流企业整合程度低,大多数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无法提供整体冷链解决方案。生鲜产品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供需失衡现象。海南缺乏物流信息平台,生鲜商品的产销信息共享程度低,冷链运输设备与生鲜商品供应商无法对接,造成运输设备闲置和货物运输需求无法满足的现象③。 3.冷链物流整体保障机制建设落后于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 海南省冷链物流机制发展落后,且整体物质基础较薄弱。从宏观层面看,海南省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措施来维护冷链物流市场。从市场层面看,目前海南省冷链物流资源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管理模式传统,各部门之间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造成冷链物流业的建设过程较为波折。目前,海南省也缺乏针对冷链物流发展物流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4.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冷链物流人才对提高冷链物流的综合水平,综合规划冷链物流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海南省本科高校中专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只有5所,针对冷链物流的高校更少,且综合型的物流人才培养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应届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所需的冷链物流人才。 四、发展海南省冷链物流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快推进海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全省生鲜产品的分布情况,统筹规划海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节点空间布局,加强港口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拓宽口岸功能,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体系。 加快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和网络建设。依托全省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三级批发市场,以低温储藏、预冷、初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冷链物流园区。依托海口、三亚、儋州和琼海等城市消费地,在城市物流聚集或功能区,统筹规划冷链物流节点布局,发展“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加快农村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设施。 积极发展新型冷链物流装备。鼓励发展全封闭式冷链装卸作业,支持大型冷库封闭式站台改造升级。完善冷藏集装箱供需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藏集装箱的利用效率。 2.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强度 建立海南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政府引导,物流企业协助联合全省物流企业建立海南省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整合链上节点企业的物流资源。依托生鲜产品供应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资源,推进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促进产、销、运输线上自动匹配,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效率。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在冷链仓配以及运输等环节的应用,建立生鲜商品冷链物流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可视化。敦促冷链物流企业引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衔接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率。 3.营造冷链物流发展良好环境 针对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实际,根据产品特色和冷链物流发展状况,为海南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和信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各类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将全程温控情况等技术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運输企业和收发货人在货物交付、装卸、运输等环节的温度记录查验机制。 4.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结合海南省的百万人才计划,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引进人才计划。同时企业和高校可以进行合作,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海南高校可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一批冷链物流专精人才。为海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做贡献。 五、总结 海南省物流作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对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海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冷链物流势在必行。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为海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海南省应抓住这个机遇,全面发展冷链物流。 注释: ①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7年海南省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8.02.07. ②海南省交通厅.《海南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8.03.2-4. ③中冷联盟《国家经济战略规划激发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尹青春,邓浩.“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分析[J].轻工科技,2018(34) [2]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实施方案》 [3]徐超静,任青青.“互联网+”下海南生鲜冷链配送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4) [4]张萍,曹桂银.供给侧改革下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8(7) [5]翁启伟.海南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3):52-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