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跨境电商职业人才需求探索
范文

    游晴英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在不断增长,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还难于满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因此,优化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成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迫切之需。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境电商的形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针对当前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跨境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近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贸易规模从2008年-2015年间增加了五倍,交易额也增加了6倍,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5万亿。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达9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高达80.6%。截止到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增幅36.0%,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跨境电商大国,总体交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基础和消费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将成为我国外贸方式转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国内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买遍全球”与“卖遍全球”的深水区,这对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跨境电商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行业,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跨境专员、网络推广和网络客服是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岗位组成。在这些岗位中,跨境专员一般负责网络的正常运营工作,如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商品的发布与管理、网页的编辑与美工、交易管理等等。跨境专员是整个企业运作管理的关键;网络推广是展开跨境业务的基础,主要负责国际网络市场的开拓,参与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国际网络市场的推广策略与计划等等;跨境客服作为跨境电商平台的客户服务人员,主要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和管理,是维系整个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整体来看,电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主要以复合型人才为主,跨境电商人才既具备相关的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又懂得电商平台操作与维护;既会电商网页设计,又会国际物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商务外文沟通读写能力。积极探索跨境职业教育,解决电商企业人才面临的现实困境,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缩小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的需求存在的现实差距,是当前跨境电商发展之需。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系统化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系统化学习能力不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矛盾日益加深,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知识和技能相互孤立,学生对专业认知能力欠缺,以為跨境电商只是简单的对外贸易,因此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功利心较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其二,课程与社会实践的对接能力不强,学生理解不到位,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没有形成良好预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其三,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跨境电商岗位不匹配,例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懂得电商运营管理,却对外贸实务、商务英语等跨文化沟通交际等方面不熟悉。因此,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下的跨境电商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能力,成为当前跨境电商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2.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由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来决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当前跨境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的关联性不强,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学生学得“多而杂”,老师教得“累而乏”的教学现状。一些课程往往是看似相关却又无用,比如,一些学校跨境电商专业开设了C++的课程。教师也在盲目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由于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上升期,市场有关跨境电商的教材版本众多,但是缺少权威的、系统的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环节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跨境电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专业学习教学反馈和跟进机制,导致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难以系统地梳理。

    3.产教深度融合不深入,有待深入加强

    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由学校与社会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在企业真实的外贸业务与产品基础上,在校园内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代表作为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下,按照企业化的运营模式实施运营与管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类似于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跨境电商实训室等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一些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问题与跨境电商岗位教学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校中企”?如何在不违反“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情况下,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在跨境电商企业岗位中学习与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很好地与相关跨境电商企业资源与高职院校进行有效对接,学生的参与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法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来。

    4.受基础条件限制,实践能力欠缺

    由于条件限制,很多职业学校暂时不能安排学生到电商企业进行实习,因此,对于实践课程主要还是通过课堂讲授,在结合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跨境电商实操环节的认识。同时,一方面,由于很多跨境电商平台都是收费的模式,众多学校没有引进及采购相关的平台,因此导致教师难以直接在课堂中使用跨境电商的平台进行教学,例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基本是最低一年技术服务费10000元起步,而且现在速卖通必须是企业入驻等要求,还有其他的像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Wish等相对要求比较低一点。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对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都不够系统与完善,对平台的运营缺乏实践经验等,比如,很多跨境电商的教师竟然不知道敦煌网、wish这些跨境电商平台,这就导致课程只能停留在通过课本进行“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够,最终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三、优化跨境电商的职业人才教育的措施

    1.重构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不只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几门相关课程的方法,而是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分析自身学院的优势与不足情况下,要不断听取跨境电商行业资深专家建议,了解行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的课程体系的成功案例,通过“院校分析+行业市场需求+实践成功案例”三方面相结合的导向,构建适合自身学校的系统化的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授课为主,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结合市场需求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具应该突破简单的多媒体辅助,还应该引入跨境电商软件教学,通过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跨境电商职业教育累积技术技能。

    2.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制定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进行根本保证是人才培养的方案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的构建。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实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制定系统化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使隐形化的知识显性化,使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使结构化的知识软件化,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比如,跨境电商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跨境電商平台、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熟悉国际物流;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通用技能,比如,打字的速度、各种软件的使用技能。要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让学生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通过岗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向跨境电商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3.加强产教融合,实现双赢局面

    跨境电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在跨境职业教育中,应该加强产教融合,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采用传统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方式,可以邀请跨境电商企业到高职院校进行跨境电商的相关技能的培训,学校还可以派遣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熟悉相应岗位能力要求,规范实际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转变传统校企合作的思路,借助跨境电商的实训平台,运用多元化的电商思维模式,强化跨境电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根据需求,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运用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将跨境电子商务的项目策划、交易流程、运营管理等信息通过实训平台,实时应用到跨境电商的课堂,坚持从企业实践中来,到教育实践中去,切实提高跨境电商教学的效果,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4.以跨境电商理论为基础,加强实践,以“赛”促学促创

    以跨境电商专业知识为基础,加强实践指导,第一,模拟跨境电商环境,积极举办相关的校园电商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赛”促学;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跨境电商比赛,比如实战模拟、“挑战杯”、“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业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创业意识,以“赛”促创;第三,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创业平台,比如,速卖通、创客平台、亚马逊、敦煌网、Wish等平台,为学生跨境电商的理论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第四,加强模拟电商平台软件设备建设,充分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模拟软件进行跨境电商运营管理。通过这样的实践,形成以“赛”促学促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作为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机构,应该把握机遇,联合教师、学生与企业,通过“教师+企业+学生”三方融合的体系,针对教学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系统重构、整合电商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理论的实践性,创造以“赛”促学促创的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复合型电商实战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梦诗.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8(06).

    [2]严茂辉.探讨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J].大众投资指南,2018(20).

    [3]邹华胜,金致远,徐云,徐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我国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

    [4]徐璐璐,谭艳华,江六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2018(04).

    [5]刘海燕.“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现代商业,2018(12).

    [6]樊金琪,何康民.“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