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议供电网格化管理的模型及应用
范文

    周靖 朱文婷

    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网格区域,规范运行流程,强化保障措施,构建配网规划、供电安全、生产运维和营销服务大融合的网格化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企业向着主动、定量、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解决居民用电“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供电服务的新局面。

    关键词:;网格化;数字化;模型;供电服务

    供电企业的网格化管理理念,提出之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台区线损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强调的是供电范围不能超出网格,以便实现对台区的经济运行管理。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促使供电企业的服务管理模式亦发生了重大改变。客户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供电企业拥有什么,能够提供什么,这才是解决当前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的最核心的问题。

    针对当前供电所营配贯通执行力不强、多岗分散管理等问题,创新实施台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这个是依托传统的分区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供电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在格子内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形式。通过科学划分网格、规范运行流程、强化保障措施,达到网格化管理的无缝覆盖。该管理模式将为打造出业务“末端融合”和营配合一,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创造了条件。

    1 模型设置

    事实上,世界各国在设计供电模型的时候大多都结合了城市的特征,与具体的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如法国巴黎的三环设计、新加坡的花瓣式等都是很典型的模式。国内中低压配网也多采用“N1”的运行方式,通过配电网格的划分,可以建立起网格化的配网数据模型,并结合分线线损指标分析,现场核查等方式,找出验证数据准确性的规律,持续改进,保持建模数据库的准确度。

    具体建模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步执行:

    第一步,简化数据模型。网格化的供电模式,解决的问题是配网大数据从结构繁复、难以分析,无法挖掘,使用前必须进行简化,将其转变为结构简单、分析精细的数据结构。第二步,开展数据核查。建立的模型网络的数据和状态必须与实体的配电网络保持一致才有意义。但许多供电企业都拥有庞大的配电网络运行数据,由于录入口径不一致以及数据采集等环节的不完善,系统数据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模型网络与实体网络之间数据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完全无法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用PDCA闭环管理的方法来开展数据核查,不断校正模型网络与实际网络的一致性。第三步,网格数据应用。在进行网格化改造后,就能够对每个网格内的供电及设备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就区域内的电能特征值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配网运行的风险所在,并施以相应的运维策略。

    2 提升营销质效

    之前由于网格划分的不合理,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一部分台区内存在表计太多,无法在一天内完成抄表的情况。在某些地区,抄表周期的划分也不甚统一,人为的划分为单月、双月抄表,也极大的影响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现在,随着远程数据采集技术的成熟,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河流、山脉等因素,将一个大的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区域,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同一个网格内统一抄表周期,以免线损考核的时候出现同一个台区不同抄表日期的情况,极大的方便了表计管理和客户管理工作。另外,在供电一线班组的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个抄表员一天跨越多个区域抄表催费,时常走些弯路和回头路,在按管理规定进行周期轮换的时候,甚至很容易發生找不到现场的表计位置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抄表路线的规划不合理。

    现在,供电企业的网格化管理,逐步建立了信息明确、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供电服务属地化管理机制。很多基层营业厅还在醒目的位置悬挂供电服务公示牌,向客户发放便民服务卡。同时,通过加强与客户联系、走访客户,及时了解客户服务需求,依托网格开展电力特色服务,诸如业务申请、业务咨询、缴费渠道、诉求接待、主题活动等,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对台区的科学划分,用网格化的抄表催费模式替代传统的放射状抄表模式,抄收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拉动了用电检查等业务的均衡发展,为分析线损、排查跑冒滴漏等问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 改善配网运维

    配电网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稳步改善,城乡用电负荷激增,现有中压配电网总体网架未够成熟,传统的配网接线方式在频繁倒闸操作时会导致各线路所带负荷不断变化,造成线路出现重载、过载的情况,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熟悉网络运行情况。而常规规划方法以中压线路为单位,通常采用割接负荷、就近线路增加联络转供或新出线路环网等方法解决,久而久之造成线路供电范围交叉、迂回供电、联络点设置混乱等问题,继而导致日常巡视维护、故障定位检修难度大、效率低,客户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按照网格化的区域供电的思路,需要根据片区的装接容量、负荷性质、重要程度、优化和完善网架结构,提高负荷转供能力。通过普查理清线变关系,各分线的线损率合格,形成准确清晰的网格,从而在网格化区域内让线变的属性、负荷状况、运行方式相对固定,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维护。建立“点面结合、实时响应”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在网格中实现了生产、营销和调控信息资源规范和综合运用,有助于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的综合提升。

    4 存在的问题

    在网格化落地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改善:

    1)配网自动化未完全覆盖,影响了模型的建立和区域供电可靠性的落实。

    2)户表智能化改造未全面完成,应用程度低于预期,故障难以在承诺时限内恢复。

    3)社区或居委会对供电网格缺乏参与性。

    5 结语

    供电网格化模型的建立到应用,需要持续探索前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归纳总结、积累经验,跟踪客户的用电需求,及时查找并解决问题,方能促进供电网格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江克宜,等著.用数据说话[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李健,等.基于网格的城市配网优化规划方法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