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融资困境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
范文

    宋佳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很多支农政策。但是,农村经济并未因此得到长足进步。从农村融资目前的金融网点不足、借贷门槛高和信用环境差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担保困难以及审批时间长和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增加融资渠道和降低借贷门槛,加强监管力度和满足资金供求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融资;金融组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017-03

    一、农村融资的现状

    (一)金融网点不足

    我国目前农村融资的渠道并不充裕,目前有这个条件、资格和能力并且已经开放相关业务的就只有农村合作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同时,农村融资的金融网点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或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县城,表现得更为明显。以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为例。在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城市中,辽宁省锦州市位居全国倒数第一。而义县又是锦州最有名,也是辽宁省有名的贫困县,该辖区内有44万人口,农业人口居多,义县城区常住人口10万,城区总面积只有7平方公里。根据相关调查,目前义县街面上可以提供农业贷款的只有农村合作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一个规模普通的银行网点有2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其中有农业贷款业务和任务的工作人员为10名。这样的金融网点,农村合作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加在一起,在义县城区也超不过20家。我们按20家计算,一个网点有10名农村信贷人员,20个网点也就是200名农村信贷人员,而义县的农业人口最少也要超过30万。也就是说,平均一个负责农村信贷的工作人员,要面对上千名需要信贷的农民,工作量巨大,根本就无法满足农村信贷的需要。在信贷的走访、调查工作中,由于很多农村的地理位置偏远,路况奇差,给信贷人员的走访、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多危险和难度。所以很多农村的贷款都难以实现。

    (二)借贷门槛高

    造成农村融资难的另一个现状就是借贷的门槛高。众所周知,在城市内通过银行申请的借贷,可以用房产、汽车或工资等做抵押。而农村的耕地,属于国家的财产,不具备做抵押的权力和效力。很多农村居民的住房和宅基地又属于村集体的财产,归村集体管理,也不允许做抵押。所以,农村居民要想通过抵押方式向银行借贷,所能获取的途径就非常少了。根据相关的调查,义县下辖的一个名为留龙沟的乡,所使用的农业贷款手段是农户联保,由村上负责监管。还有的通过乡政府的公务员或乡里的农村教师的关系进行贷款,走银行的公务员和教师贷款路径。不过,即使贷款审批成功,农村居民所能贷得的金额也只有3-5万,对于目前经费逐年升高的农业生产的投资来说,无疑是饮鸩止渴,杯水车薪。农村居民经过托关系、走后门如此繁琐的流程,才能贷到这么少的款项,就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态度,农业贷款的申请也因此逐年减少。

    (三)信用环境差

    虽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力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以作为调查对象的义县留龙沟而言,当地农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责任还停留在农村邻里和亲朋好友的关系之间,除此之外的信用观念几乎没有。并非是这些村民都不守法,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有些村民甚至认為政府对农村就应该有这样的义务支持,反正自己也什么都没有,信用贷款不还,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甚至有些村民抱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心理。这些都造成了农村的信用环境恶劣,信用评级低下,让很多银行的贷款很难顺利收回,有的银行连贷款利息都收不回来。导致银行不敢或不愿轻易将款贷给农村申请人。

    二、农村融资困境的成因

    (一)体系不健全

    最近几年,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调整经营方向,将银行的贷款更多地面向城市。有的农村合作信用社还形成联合体,共同入股成立农商银行,这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这就导致金融贷款中农业的比重在大幅缩小,对于农村的业务也在不断较少。以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为例,几年来连续减小农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连续三年以2%的递差在逐步减少。本就供给不足的农业贷款,更加难以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的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诚信危机四伏,造成银行不得不削减投入,降低贷款的风险,保证自身的利益。

    (二)担保困难

    农业贷款申请很难通过银行审核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贷款的担保困难。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农民这个词,语出《谷梁传·成公元年》,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他的原意就是从事农业生产之人。尽管现代农业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民的本质还是以农业维生的自由职业者,依然保留着几千年来“抬头看天,低头种地”的传统。虽然我国这些年来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多,政策越来越好,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是还是不能改变我国农民经济条件普遍落后的现状。农民始终和城市居民在住房、求职、养老保险、公积金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农村担保而言,不允许用耕地和宅基地做抵押,几乎就断了农民贷款的途径。村集体能做到的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村集体采取的联保方式,也给村集体带来了隐患,万一出现因为某人的偿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信贷危机,村集体势必要承担责任。长此以往,村集体也会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不再采取这种方式,而寄希望于乡村公务员和教室的关系,对于更多的农民而言,并不现实。

    (三)审批时间长,交易费用高

    农村融资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申请人贷款的审批时间过长,交易费用很高。造成审批时间过长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对于申请人的调查与信息核实,需要贷款人员长途跋涉,亲自去申请人户口居住地去取证调查。因为很多居住地位于偏远山区,路途远,位置偏,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然后,调查取证回来之后,还要对申请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判和划分,确定申请人之前没有逾期等不良信贷行为。最后,还要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检查,对申请人申请的贷款用途进行风险评估。等到这些步骤全部审核完毕,还要交给上级财务部门进行复核和审批,才能确定是否可以批准申请人的贷款。

    另外,申请人就算审批通过,也要缴纳大量的服务费用和保证金。这样一来,好不容易审批得到的贷款就减少了不少。再加上高额的利息和紧迫的还款时间,使得申请人实际支配的贷款金额所剩无几。因此,很多申请人当然会主动放弃贷款或者干脆不去考虑通过银行贷款的途径来融资。

    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

    首先,我国的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农产品开发和农业经济建设的农业贷款。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对于农村开展的银行业务却越来越少,具有局限性。如今的作用主要就是收购农副产品,确保相关农副产品的资金供给维持稳定,很少再有农业贷款的功能。政策的改变和资金的缺口,逼迫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不敢再轻易向农村开放贷款,转向城市进行商业信贷。

    其次,农村融资缺口增大,金融风险也在逐年加大。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了逃避风险,规避隐患,把自己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增加银行的利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减少甚至放弃农村的金融信贷业务,撤销了大量农村基层金融网点就是有力的佐证。农村网点减少了,城市的网点却增加了。事实上,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通过减少农村网点,增加城市网点,确实吸纳了更多的储户,增加了更多的有效信贷,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提高了银行的利润。很多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正在逃离农村,走进城市。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对于农村的信贷功能也在不断减弱,对于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减小。

    最后,很多农村合作社已经以股份制联合,成立了农商银行,彻底摘去了旧有的官办帽子,堂而皇之的戴上了民办帽子。少部分还在坚守的农村合作信用社,却因为农村的吸储问题,导致银行利润单薄,生存压力巨大,已经很难满足“三农”要求。原有的为农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职责,也是名存实亡。再加上很多偏僻山区的金融网点管理水平低,贯彻落实政策难,导致农村贷款质量低和成功率低。

    以上这些最根本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目前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完善,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金融产品种类少,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面向农村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很少,只有存取款、贷款等少数几项基本金融业务。即使推出了一些金融产品也是大众化同质化的常规金融产品,对于农村的金融和理财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策略和优惠方案。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在支农政策的影响下,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在增长,农民手中开始有了余钱,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有的农民希望投资基金、外币,有的农民希望银行能出台教育贷款和教育储蓄,有的农民希望银行能出台新的房贷产品和农贷产品满足自己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在这种复杂要求和环境下,急需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创新机制,创新产品,推出一系列惠农、支农、爱农的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帮助农民实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可惜,愿景虽好,但是事实残酷。我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受制于国家的政策和自身的发展,规模小,资金少,人员老,整体水平和素养都不高,很难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去创新推出满足广大农民需要的优质金融产品。

    (三)支农作用有限,资源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本身的發展和业务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在落实国家政策和支农惠农的作用上十分有限。这是因为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面向的农村用户资金较少,导致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吸储能力低下,推出的金融产品又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也失去了一部分经济效益。再加上农业贷款门槛高,农村信用体系评级差,导致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又很难通过农村贷款这一有力渠道获得利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民没钱,银行就没法吸储,没法吸储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贷款给农民,农民贷不到钱,就没法进行生产建设,没有生产建设,农村经济就无法发展,起不到银行的支农作用,就不能给银行招来更多农业储蓄。

    另一方面,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才逼迫得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开始将主攻阵地从农村转到城市,把手中原本预留给农村的经济支援放贷给城市用户,造成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原本预留给的农村的经济资源的大量流失,更加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农村的金融组织体系,是目前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关键所在。国家必须要有所行动,出台一套针对农业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金融制度,并且勒令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必须按照这套制度强制执行,不能有所违背。

    必须要消除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金融局限性,更多地面向农村开展金融业务。国家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惠民补贴和惠民政策,补贴银行的损失,激发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要求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加大对农村贷款的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基层网点建设,形成村村联动机制的网状辐射金融经济圈,保证农民的储蓄与贷款的方便与快捷。

    限制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向城市的资产转移和资源流失,防止不良竞争导致金融体系的混乱,给农村的经济建设造成阻碍和影响。

    (二)增加融资渠道,降低借贷门槛

    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必须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和新鲜知识,进行思想和技能的全面提升,从而能够以创新的精神,服务的心态,开发更多惠农支农的优质理财产品,增加农业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

    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要对申请人采取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和执法措施,不能让农村的老赖行为横行无忌。既助长了违背诚信的歪风邪气,又不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会损害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这样为农村融资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的利益,极大的打击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支农惠农的主观积极性,让很多贯彻国家支农政策、真心愿意支持农村建设的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存在投鼠忌器的心里,不敢也不愿再轻易审批农村的信贷,担心自身遭受经济的损失。

    建立村村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系统,把征信风险降到最低,降低农村借贷门槛,减少农业贷款的审批流程和服务费用,确保申请贷款的农民能够真正从贷款中得到实惠,真正将贷款用到生产建设中,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长足进步。

    (三)加强监管力度,满足资金供求

    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监管力度,满足农村资金的供求,确保用于“三农”的资源不会流失,确保农民能够从国家的政策和银行的贷款中得到实惠,确保农民在国家扶持和银行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和生产建设,最终产生真实的经济效益。生产有了效益,农民就有了钱,农民有了钱,就能偿还贷款和进行理财投资,银行就有了收益,银行有了收益,就可以推出更多优惠产品和贷款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村储蓄和农村贷款,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良性循环,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得到健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峰.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2]谢树春.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一个文献综述[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5.

    [3]朱林.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4]周立,林荣华.对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考察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以衡水市为例[J].华北金融,2015(3):59-60+74.

    [5]周孟亮,胡晓洲.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制度掣肘与路径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3-82.

    [6]陈立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5(7):18-21+33.

    [7]张启文,黄可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学术交流,2015(7):130-135.

    [8]方舟,王鸾凤.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约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75-380.

    [9]李艳.公平、效率视阈下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法制思考[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4):112-117.

    [10]魏巍.互联网+时代黑龙江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6(4):14-16.

    [11]王雪友,王刚贞.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发展研究——基于直接融资模式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8-24.

    [12]张凤,吴平.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助力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31-34.

    [13]房启明,罗剑朝.中英农村金融制度比较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经济体制改革,2016(6):168-174.

    [14]陈芳.贫困地區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6(7):57-66.

    [15]高瑞.经济新常态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J].经济界,2017(1):81-88.

    [责任编辑:高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