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智能新闻写作前景初探
范文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AI赋能的智能写作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得以具体实施应用。构建在自语言处理与大数据抓取推介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化新闻写作,重构并优化了传统新闻写作由素材搜集筛选、构思成型到分发传播的各项流程与结构。特别是在AI量化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加持下,其打破了前互联网时期较为明显的信息泛化、同质冗余信息过剩、适切度信息冗余不均衡的格局。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化写作给予的全新机遇,在迎合用户碎片化个体性的传播導向需求中,避免新闻冗余的单面化静态沉淀,寻求复合化的纵向延伸,从而达到数据量化支撑下智媒时代的有效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领域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 键? 词】新闻冗余适切度;智能新闻写作;AI量化;有效信息;知识冗余

    【作者单位】周思,四川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9.023

    21世纪初,新闻有效传播论曾是大众传播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如何在媒介传播有限的途径中,将新闻写作制作的信息精准传达给受传者并获得其理解,使之符合传播者的意图,这是有效传播论的基础要点与导向功用,也是拉斯韦尔5W要素传播模式的精髓所在。与有效传播论紧密相关的,还有新闻写作与传播中对冗余信息的控制与应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第四媒介与移动通信时代第五媒介的兴起,信息传播渠道大大加宽,人们在享受海量信息数据带来的视野拓展与生活便利的同时,对媒介是否达到有效传播效果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同样,前互联网时代对数据流量的迷恋与用户增量的追求让媒介放弃了对信息传播效果价值的深度考量,过分追逐表面化的流量热点,造成同质化信息泛滥,“数据废料”充斥网络,曾经被高度重视的新闻冗余信息的适切度与均衡感逐渐缺失。这也导致进入后互联网时期的用户受众,非但没有感受到基于个人独有性定向推介信息带来的满足感,反而产生信息贬值感与有效信息“饥渴”症,最终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与兴趣。而这些,都是在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新闻传播流程的背景下,探讨利用AI数据量化技术,对新闻冗余进行筛选与整合,特别是在新闻智能写作领域,从信息源头与分发传播途径上提高内容信息质量,推动精准传播效果的意义所在。

    一、新闻冗余性的适度与传播要求

    1.新闻信息冗余的内在含义与组合结构

    “冗余”一词本质上是技术词汇,是英文“redundancy”的翻译,意为“多余的重复成分内容”。但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冗余又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范围。在信息论中,冗余被认为是除去传输信息时所需最小限度信息外,出现在信息源、编码、信号、信道或系统中的其他信息。就信息传播过程而言,冗余信息在占据传播信道速率的同时也起到对抗噪声、提高可靠性的作用。这在技术领域为冗余信息定下了保持适切度与均衡感的基调。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新闻信息传播也是一种信息的传输转换过程。但传播信息内容的大众普适性与非专业性又让新闻传播突破信息传播领域的技术范畴,代入语言学、结构学、人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内容,因而,对新闻传播信息的冗余度考量也就更为复杂多变。新闻信息传播过程本身是以新闻性写作为信息主要产出模式,以新闻语言为基础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新闻写作控制冗余成分,避免受众付出接受信息外的代价。因此,新闻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但同时又必须保持适切的冗余内容来便于受众理解吸收。整体来看,传统媒介时期对新闻冗余信息控制与有效信息量的追求是较为稳定的。但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渠道大幅拓宽,信息泛化过剩,这一局面被打破并逐渐失衡。

    2.新旧媒介渐次融合,新闻信息冗余度的质变与失衡

    传统媒介时期,传播信道相对窄化,信息之间的空间挤压较为明显。举例来说,固定时间时长播出的新闻节目,新闻编辑时常面临对信息内容的取舍和压缩。什么样的新闻信息冗余利于受众理解,什么样的新闻信息是可删减的内容冗余,都是传统媒介的新闻编辑与写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新闻写作制作冗余适切度的把握来提高信息质量,以求新闻信息达成对受众思维行动的影响力,是传统媒介新闻传播的主要思路。

    但这一切随着新媒介打破传播信道的时空限制,虚拟互联网空间为信息数据提供了近乎无限制的容量平台而发生了质的变更。新媒介信息传播注重即时性与快捷性,信息之间不再互相挤压,可以提供无限制的信息内容输送。随着新媒介逐渐占据传播主通道位置,表面上看,海量的信息内容已经可以无视新闻冗余信息的影响而照样输送给受众, “新闻注水”“标题新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快速占据流量热点高度,新媒介的新闻写作者在新闻信息挖掘不完全的情况下必须争分夺秒快速写出稿件,信息内容模糊片面、互相摘抄、主观臆断猜想的情况越发常见。以2018年重庆公交坠江事故为例,事件爆发初始阶段,许多新媒介平台在没有对事实信息进行分辨的情况下,对网友初期描述的“小车逆行导致公交车坠江”原因大肆宣传报道,并将舆论重点引到“女司机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上。直到警方发布正式通告,事故原因为公交车越实线撞击正常行驶的小车,舆情才发生反转,网友一片哗然。

    在这一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新媒介平台对新闻写作制作的冗余信息掌控是失衡的。新闻事件发生后,许多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造成新闻信息的内容冗余;写作内容则空洞不准确,由于对事件信息没有掌握更多的细节内容,只能对新闻内容不断注水,甚至将写作重点放到偏离事件主线的无关内容中去。无关与错误的信息同样是新闻不必要的冗余信息。

    3.互联网时期的新闻冗余度失衡造成的信息过剩与传播无效

    随着新旧媒介融合的全媒介领域业态逐渐形成,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与媒介向移动社交平台的迁移,为用户个体定制信息网圈成为后互联网时期用户存量的争夺口。但就用户个人体验而言,长期以来的新闻冗余信息失衡后果正逐渐展现。大部分的新闻信息对用户而言都是单维度重复的冗余内容甚至是思维负累。被新闻冗余内容包围的“标签化个性定制”无法真正满足用户对有效信息的需求。“信息贬值过剩”“有效信息匮乏”的论调昭示着,无视新闻冗余适切度,过分追求信息容量密度轰炸的前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始遭到用户脑容量机制的反抗,用户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深层落地效果。

    二、人工智能技术入场后对新闻写作冗余内容的筛选与整合

    1.智能化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20世纪70年代末,一种新闻写作者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从而大幅提升精确性的“数据新闻”进入用户视野。这可被视为新闻写作智能化趋势的开端。

    2013年前后,以海量数据源与云计算为技术依托,智能化新闻写作由主要的“数据新闻”类别向更多领域类别扩展。人工智能被应用于新闻写作的信息源选编检索,撰稿写作、审核校对,新闻产品个性化分发推介的整体流程,新闻写作行业生产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随着数据类、简单消息类的新闻写作逐渐脱离人力操作,人工智能化的机器人写作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各类专业的写稿机器人在全球领先的媒体机构投入实际应用。在人工智能算法进化的推动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产品也由最初的金融数据分析、体育赛事报道涵盖至体育、财经、科技、房产等更多类别。输出内容由单纯的文本写作向自动匹配图片、视音频等立体化纵深方向延伸,输出渠道上则会根据算法轨迹,为用户提供更为细化的分类及场景化个性信息。至此,未来新闻写作的全面智能化趋势毋庸置疑。而从筛选整合新传媒环境下新闻冗余信息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显然赋予了我们纠正前互联网时期新闻冗余度失衡这一严重后果的全新机遇。

    2.人工智能量化技术对智能化新闻写作各环节冗余度掌控

    (1)信息采集环节。智媒信息时代,以传感器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新闻源采集模式多元且更为准确全面。一方面,人工智能化写作科技可以帮助新闻写作者有效采集信息、提供信息数据分析结果,大大提高了新闻写作者前期素材搜集效率与准确度,从源头处极力避免无效及错误信息冗余,消灭人为性的技术型差错与常识性错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大数据样本分析进行关系联想,预测文章传播趋势及爆点内容方向。2016年,美国某著名新闻博客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判断某一事件的用户关注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写作报道策略,效果良好。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能化新闻写作将“有的放矢”,快速确定选题与写作方向,为信息及时性与充分性搭建快捷平台,从而降低无用冗余新闻信息的存量。

    (2)新闻写作制作环节。人工智能通过数据抓取比对后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化处理,就能以模板编程的方式生产出新闻稿件。虽然这种新闻写作风格刻板,但其精准高效的写作速率令其在数据型、程序分析型报道中大放异彩。这就规避了人力写作时期因大量数据分析产生误差造就的无用冗余性新闻作品。同样,随着越来越多简单模式化的消息类新闻写作被机器写作替代,人工智能写作本身的精确性使机器写作极力避免出现注水式无效的新闻冗余内容。这将大幅度缩减前互联网时期同质类似的新闻信息内容,从而为用户筛掉一大批多余的冗余信息。

    人工智能写作还将为用户带来超越表层信息的知识冗余内容。新闻写作中,多数是在描述传递“是什么”的信息内容。但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则会因为写作者本身的思维局限而无法进行合理科学的阐述。这类“知识冗余”在完全人力写作的新闻传播时代并非必需,却是人工智能科技给予现代用户的馈赠。人工智能以海量的数据点为支撑,在表层化的新闻信息中写作出超越我们以往认知的评论性结论,将会为现代传播的参与者打开又一扇智慧之窗。

    人工智能对新闻写作信息的多层级循环利用的功能也极为优异。对于媒介而言,报道后的新闻信息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不具备时效性的无效冗余信息,不论这条新闻信息的信息传播红利是否挖掘完全。此时,人工智能写作的数据分析优势将更为凸显,媒介原有的新闻内容将被转化为知识冗余与概率性预测参考,从而实现将无效冗余信息循环利用转化,甚至可以從中寻找到全新且独特的选题角度与报道写作点。业已形成的“数据废料”变作“数据肥料”,将滋养全新的智能化写作内容。

    (3)新闻写作内容推送环节。事实上,人工智能参与的智能化新闻写作,最重要的新闻冗余控制应用在于将新闻用户和传播效果纳入新闻写作生产流程。写作前期挖掘受众数据、预测趋势,新闻写作后期则帮助媒介平台精准推介信息,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无关无效的新闻冗余将被剔除,展现给用户的是最有效的内容信息与观点资讯。“碎片化时代”,用户的注意力已被碎片化至极点,而这却是最宝贵的稀缺资源。这就要求媒介重视每一位受众的关注机会,不能将冗余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推与用户,更切忌用无效的冗余内容稀释用户的关注点。正如媒体人Robbie Allen 所说:“如今,我们不再期冀一个故事有一百万的阅读量,我们更期望达到一百万个故事中每一个故事能有一个阅读量。”每一个用户所接触到的信息内容都应是经过筛选剔除无用冗余后,基于用户画像量身定做的场景化适配与专属性新闻作品,以实现良好的传播落地效果。同时,在人工智能化推介过程中,可以为较为优质且时效性不强的信息资源做分层次重复推介,提高优质新闻内容的生命周期,这也在无形中为用户排斥了大量的具时效性但表层化严重的准冗余信息内容。

    3.AI量化科技对新闻冗余适切度的调整局限

    在AI数据量化分析实现大幅度整合新闻冗余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完全的人工智能化写作对数据化技术的依赖也造成了调整新闻信息冗余度的偏差。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写作产品精确控制作品的信息含量与无关冗余剔除,对适切度的冗余调整力度有限,不具有“人性温度”与“感性情怀”,去故事化倾向明显。而新闻写作故事化的适度冗余正是为了调动受众的兴趣要素与关注度,过于数据化的新闻语言展现则会令新闻产品呆板干涩,从而失去大多数用户的传播市场。

    事实上,随着媒介融合的态势趋于完备,现代新闻写作已成为一种兼具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的通感性多模态体系,从而出现了更多的纵深向复合式新闻冗余信息。但就传播效果而言,复合式的纵深向冗余同样可以增强用户理解,吸引用户关注点。与此相对的是单层向的静态式冗余,即针对新闻点写作的单一通道下的信息内容,这种信息量单一的新闻写作内容会很快沦为无效新闻冗余。但这恰恰是人工智能科技全机器化写作过程中最易实现的信息内容。虽然随着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新闻写作对图片、视音频等多元素的引入也成为发展趋势,但目前看来,复合式纵深向写作效果与相关新闻冗余度的调整也同样是人工智能科技的局限性所在。

    总体而言,目前新闻写作的智能化尚无法深入到需要人力采访搜集信息与需要价值判断的深度性新闻写作中,在这一领域,对新闻冗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更为复杂并且难以掌控。虽然智能化新闻写作尚处于“有所为有所不可为”的境地,但基于智媒体时代个性用户对于有效高质信息的强烈需求,媒介再度关注新闻冗余适切度影响传播效果的理念,都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拉回同一起跑线,拥有对新闻冗余度把握敏感优势的传统媒介,以及拥有强大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撑的新媒介,将在新一轮的智能化新闻写作浪潮中优势互补、融合交叉,从而获得全新的资源布局配置与格局再塑。

    参考文献

    [1]宋宣谕. 大数据新闻在未来新闻传播中的生存空间[J]. 新闻研究导刊,2015(24):26-27.

    [2]宋宣谕. 进行概率预测创造知识冗余制作循环新闻——大数据新闻的未来生存空间[J]. 传媒观察,2016(1):14-17.

    [3]段业辉,李杰. 新闻传播中语言信息的若干问题——兼论不同媒介新闻语言的比较[J]. 江海学刊,2004(2):191-195.

    [4]李杰. 新闻信源编码中的冗余特点[J]. 当代传播,2008(2):19-22.

    [5]李杰. 传播信道中新闻语言的冗余度分析[J]. 新闻爱好者,2007(4):57-58.

    [6]李娟. 冗余多余吗——对信息论中冗余的理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2-13.

    [7]金旭东. 传播需要“适度冗余”[J]. 新闻记者,2003(2):56-57.

    [8]梁金凤,邱晶. 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及趋势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7(11):64.

    [9]王朝明. 机器人记者、虚拟演播室、VR直播两会报道迈入“智媒时代”[J]. 电视指南,2019(7):12-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