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范文

    沈一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全面预算管理逐渐成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不同于现代企业,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单位机构,预算管理机制应用其中,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规范运行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概述,其次梳理分析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然后根据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基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下更高效创造自身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预算管理自身具备战略性、协调性和控制性特征,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和规范。但是就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而言,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对全面预算管理效用发挥、深入发展都具有制约效用,因而需要事业单位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提出有效的完善和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就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而言,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内容:其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二,有助于协调单位各部门的关系,促使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协调的开展。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各部门是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协调的联系,通过这样的运行方式才能确保单位内各项活动都能有序开展;其三,有利于对事业单位各部门开展监管和考核工作。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降低各项成本,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标准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同时将预算实施的结果作为针对单位各部门开展考核工作的主要依据,从而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达到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意识薄弱化,机构设立缺乏合理性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往往会履行部分政府职能,并且是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一般而言,我国事业单位侧重于政绩,继而极易忽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大多数事业单位而言,预算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都由财务部门负责,单位其他部门并不需要参与预算工作当中。由于单位管理层缺乏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以及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机构“形式化”。同时,单位各部门在收支中,对既定预算缺乏重视程度,未根据预算编制进行。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缺乏重视,导致全面预算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就当前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来看,正处于改革阶段,而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仍旧以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开展工作的话,则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二)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未结合特定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支出概算缺乏合理科学的论证,在开展编制预算过程中,主要以单位上一年度具体的收支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本年度预算规划制定。这样方式的预算编制,仅仅是结合事业单位上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递增或递减的方式进行,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甚至存在实际支出和预算偏差较大的情况。编制预算精确性不足,且具有较大随意性,甚至预算资金项目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最终引发严重资金缺口现象。

    (三)内部控制薄弱化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内容则是需要实现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事业单位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促使预算管理形成强大的合力。但是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对于此仍旧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性。例如,对于个别经营性事业单位而言,仍旧不能有效处理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关系,进而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结合,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对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业务部门参与度不足,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所涉及范围缺乏正确认识,仅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的参与度不足,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比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仅由财务部门参与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四)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单位管理层受原有理念的制约,导致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的构成仍旧处于传统状态,单位并未构建科学可行的组织结构。即使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完善组织结构,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事业单位管理层权限过大,这也是造成预算机构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对策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认识

    事业单位想要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改变单位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作,需要保障单位各部门及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一方面,事业单位针对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活动,同时需要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模式以及具体方式都有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需要及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程度,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到单位运行的全部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和单位财务部门具有紧密联系,更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只有各部门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进行。

    (二)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化预算编制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是必要措施。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以自身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确定预算目标,同时分解预算目标,将其具体化到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中;另一方面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选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具体包括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以及弹性预算法等,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方式,同时需要对预算的动态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保障预算符合实际,达到提高预算管理可行性、有效性的目的。最终保障预算基础数据的精确性,避免过于依赖历史数据造成的较大偏差。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需要将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则要求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选择满足事业单位创新改革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运行模式,尤其是需要高度结合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各层级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比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同岗位人员分工编制审核预算,进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授权审批形式,控制各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等。通过强化预算考核体系建设工作,强化监管力度以及考核工作力度,实现与绩效管理的有效结合,并构建有效完善的奖惩机制,促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四)完善组织机构,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

    想要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成功改革,要以现代化管理理念为基础,根据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组织机构。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预算执行部门、监管部门以及考核部门,明确区分各部门的职责和职权,有效规避出现越权现象;其次,将权力受制于各项制度当中,也就是说,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流程,有效避免權利过于集中在个别管理人员的现象,建立集体决策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预算管理模式,其自身功能性较强,对事业单位高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这则需要事业单位深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需要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创新的理念和思想,积极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贾楠.关于全面预算管理遇到的瓶颈及对策建议[J].经济师,2019(06):102-103.

    [2]冯剑彬.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18):32+34.

    [3]温彩侠.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9(18):38+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