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 |
范文 | 冯水清 摘 要: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具有独立的运行系统、组织、资源,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是制造企业内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涵为入手点,从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标准、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提升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激励机制;運行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a)-120-02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主要指制造企业经营业绩管理可以顺利达到预期水平目标,也是顾客等相关方需求满足程度的评判依据,与制造企业竞争能力息息相关。基于此,寻找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势在必行。 1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指企业在ISO9001指导下,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技术支持、人员管理、质量跟踪、活动策划、质量改进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活动。而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则主要指在一个组织机构内,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通过全员参与,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促使本组织成员在其中获益的体系[1]。 2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 2.1 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结构必不可少,其是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贯彻落实的关键。但是从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内部情况来看,一是由于各级车间生产任务、质量管理手段各有差异,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结构;二是过于松散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结构,导致虽建立了质量管理部门,但是相关职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 2.2 质量标准不详尽 在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虽然多数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企业领导者或者质量管理兼职人员的不专业,导致当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如制造企业没有根据各部门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质量标准的详细制定,不仅无法为材料采购及生产技术改进提供依据,而且无法保证质量监督检查与实际生产水平相符,无法及时、准确反映质量问题,增加了制造企业成本损失风险隐患[2]。 2.3 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 管理激励制度是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保障,但是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全体工作人员、生产状态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针,不论质量好坏差异,均采取一致的激励手段。虽然部分制造企业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情况设置了一定奖励、惩处措施,但是奖励、惩处力度不足,无法发挥激励作用,全体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质量意识,也没有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展开工作,导致质量问题频出,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3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对策 3.1 构建严密的组织结构 首先,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管理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结构的严密构建。具体可以依据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的恰当划分。其中决策层主要负责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调整[3]。并从总体层面入手,保证质量管理计划的有效落实;监督层包括调度专业人员、技术部门、设计部门等几个专业部门,主要以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的形式,全面开展质量监督、检查;执行层主要是由制造企业一线生产操作者构成,需要每间隔一定时期接受质量培训,在提高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端正质量管理态度,并主动配合监督层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其次,为了保证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切实提升,可以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组织结构完善构建的基础上,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各层间进行配套高效信息沟通机制的制定,鼓励各层、各部门及时、全面就制造质量问题开展信息交互,及时进行相关岗位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的反馈,以便在发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方案,紧密配合,及时进行制造工艺改进,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最后,在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结构严密构建及各层沟通机制构建的基础上,可以制定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流程。如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先由市场部进行调研,从下游需求和期望入手,将下游需求反馈给公司研发部,研发部牵头技术部、生产部等部门进行产品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同时由技术部在生产标准上附注客户要求并发送给生产部,生产部可以根据新客户需求,进行订单评价,明确客户要求,并告知销售部相关人员进行发货确认。 3.2 详尽设置质量评价标准 在质量管理体系及国家规范性文件应用的基础上,制造企业可以结合客户产品要求,根据内部生产制造工艺特点,进行更加详尽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构建,以便为后期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升提供依据。 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完毕后,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文件的完善编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面向整个生产制造流程,采集一线生产数据,构建产品质量管理预警监督系统。并在预警监督系统中及时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产品制造阶段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实现质量标准向详尽生产质量评价指标的顺利转化。除在质量控制文件中对产品质量要求进行清晰阐述外,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制造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一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目标,及时开展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一位基层操作者了解生产质量要求,保障后续质量检查、产品验收作业顺利、高效开展。 以化工制造企业为例,制造企业可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开发出一套与本企业生产制造要求相符合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指标可以划分为月度产品合格率、月度交货及时率等[4]。其中月度产品一次合格率满分记为一百分,为合格品数量与交货总数量比值,可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划分为一类产品、二类产品、三类产品,一类产品占据总产品合格率权重的百分之七十,二类产品、三类产品总共占据总合格率权重的百分之三十;交货及时率满分记为一百分,为实际交货数量与计划交货总数量的比值。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一系列质量服务响应指标,如质量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及检验记录(迟交或递交不合格扣五分)、现场审核开出不符合项整改验证情况(规定时间内未提交或提交整改不合格扣五分)、开具的整改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或提交资料不合格扣五分)、纠正预防单据的整改验证情况(规定时间内没有提交,或提交不合格资料扣五分)。除此之外,可以设置特别事项记录,针对产生过投诉或者交付后发生质量问题、因交货不及时造成企业生产交付延误情况,进行一次特别事项记录并扣除一定分值。同时以扣分记录形式,表现月度质量报告。 3.3 完善构建管理激励制度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激励制度制定之前,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要求,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适当改进,明确采购部、质量管理、研发、生产等各部门職责,保障激励制度顺利执行。 在明确各部门职责之后,为了更好地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同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激励机制及公平评估制度,秉承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相关考核方法处理,并依据优质管理目标,从激励公正性、奖励惩处适度两个方面,执行激励机制。其中激励公正性主要是保证激励机制面向整体各层员工公平性,贯彻“一碗水端平”原则,避免激励不公平现象导致内部人员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而奖励与惩处适度主要是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继续提升质量的动力,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稳步提升。 此外,在质量激励制度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激励制度执行过程与企业质量方针完全一致,制造企业应在考虑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行预算控制方案制定[5]。结合相关政策及法律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目标的定量分解。必要情况下可以利用数据,进行质量目标完成优劣程度评定。或者采用质量分析目标对比的形式,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及客观评价。如可以从产品优等品率、废品率、故障率等方面,进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定量分析。同时从客户询价生成订单时间、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信誉度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客观评价,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背景下质量目标切实实现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内部员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及质量管理意识,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充足人力资源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优化运行后,发现个别指标不稳定、杂质含量超标等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产品制造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基于此,制造企业应面向实际生产过程,构建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制定专门的激励制度,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畅、有效运行,为最终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提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竹南,胡成林,倪超.基于质量链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18(01). [2] 马静,初铭畅.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多重中介作用和单一调节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 [3] 张高元,赵哲夫,张峰.从合资企业工作实绩入手探索创新变革在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品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1). [4] 刘颖,吴甦,黄国梁,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关键要素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024(01). [5] 王勤周,张成,张炜,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经验交流[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