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处置的相关问题探讨 |
范文 | 石磊 摘 要: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在投资调研过程中及企业升级改造运行过程中,有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致使大额资产处于呆滞状态,这不仅导致国有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失真,更大大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增加企业负担,并且容易造成法律风险。通过处理闲置资产,可以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实现高效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不良资产? 处置 闲置资产是指企业内部以资产形式存在,但是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与利用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大于资产闲置的资本消耗的这类资产。 一、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处置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对其内部因为多重原因形成的闲置资产进行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闲置资产的處置能够为企业的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速率,阻碍企业的转制和改型的速度,同时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也具有较大的阻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评估和调整,但是大量闲置资产的存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产出和效益,影响外来资本的注入和企业自身的改革。 从内部管理来讲,闲置资产的存在影响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展开监督和激励机制。各种原因形成的闲置资产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使得管理者无法正确对各级管理各部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估,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工作业绩,同时国资管理部门也无法做出正确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因此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利用完善的制度来减少和避免闲置资产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已经产生的闲置资产及时进行清理,能够明确责任的划分,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使得企业形成持续发展的体制,同时也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 二、闲置资产处置的方式 资产处置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资产进行价值变现或价值提升。资产处置一般流程为资产核实-资产价值评估-处置方式选择-意向性谈判。因国有企业闲置资产涉及金额一般比较大,在处理前要制定可行处理方案。资产一般有股权、债权、实物资产三种形态,根据资产形态确定处理方式。 (一)股权资产处置方式 股权资产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涉及投资者、员工、社会关系、股权改制等方面,因此处置决策和处置过程应慎重。主要处置方式有如下几种: 股权转让是股权类资产首选的处理方式,其转让程序为:可行性报告、转让审批、清产核资、资产审计与评估、公告、确定交易对象及交易方式,完成资产交割。 资产重组有两种运行方式,财务性重组与资本性重组财务性重组通过对企业经营架构管理策略为出发点,强化财务控制,降成本、提效益进行全面改革。资本性重组是指调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将固定资产变现,吸引新资金,改善股权结构。对杠杆比例过高的企业,直接采取债务重组。 兼并与清算根据企业在行业内的情况来确定选择兼并或者清算,针对可以整合资产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情况,可以选择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兼并三种形式。如单位在可预见期内市场状况糟糕,又无合适受让方可以直接选择清算。 (二)债权类资产处置 债权类资产处置较为简单,第一可以通过与债务人谈判,确定全额清收或者折扣变现方案。对涉及金额大、变现难的资产,可以选择债务重组方式进行。如债务人拒不偿还的不良债权,可直接予以起诉。 (三)实物类资产处置 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主要以实物资产为主。实物资产的处置最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出售,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对闲置资产进行转让。资产处置过程要确保“三公”原则,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处置过程中要注重招商,抓住机会,弥补资产瑕疵,提高资产的卖相,最重要的是合理确定起拍价格,在招标过程中,防止发生信息泄露,保证过程有效,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也可以考虑进行资产置换,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方式比较难操作,置换对象很难寻找,这种方案多利用与集团公司,或者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置换。 以上是对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处理的相关总结,在实际处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种方式交叉结合的处置方式,确保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降低处置成本和处置过程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亚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闲置资产处置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14):76-77+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