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杨艳?欧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逐步提升。其中东盟与我国的贸易额不断增加,2018年达到了5878.7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率达到14.1%。广西作为与东盟紧邻的省份,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作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良好国际合作关系,发展国际贸易的窗口省份,需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加针对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人才。但是,当前广西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财经类院校的理论教学为主,应用为辅的特点,没有发挥其“理工”院校优势。本文以分析广西理工类院校的现状及问题,基于目标和方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广西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度,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理工类;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发展机遇 2013年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确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中“一带一路”国别贸易指数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包含6个东盟国家。根据国家商务部信息统计,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占比与去年相比提高到29.40%,增长了10.80%,其中对东盟的贸易额增速高达14.10%,“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及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中,“纵横通合、多点多级发展、整体同步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的三大战略,为西部地区学生走向世界、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提供了重要途径。培养多层次、多样化,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份,在我国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具有贸易合作的地理优势,因此,广西高校肩负着为“一带一路”实施培养多样化外贸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二、广西理工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广西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1)注重英语类课程学习 广西理工类院校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注重英语能力及贸易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广西理工类院校官网信息得到,除了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各校还将与外语相关的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等课程列为核心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特别是英语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就业的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货代员等岗位要求一致。 (2)注重电子商务类课程学习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以及海关无纸化通关的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贸业务转向线上平台销售、支付、通关及售后,物流逐渐与其他外贸部门分离,形成了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主的外贸业务模式,所以,广西理工类院校积极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室,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跨境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3)课程体系类似 通过分析广西理工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发现广西理工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建设体系十分类似,主要参照的是现有财经院校的课程体系,财经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加重视经济类专业的课程,例如增加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偏向于经济学科的课程,没有“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机械产品等方面的课程,而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及投資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与理工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密切相关,目前广西理工类院校没有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工专业课程选修课,尚未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忽视了学校发展特色。 2.广西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应用。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言,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在接受完善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将所学内容转化成工作所需的技能。我国在2014年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今有不少院校已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这也将成为我国本科院校改革的大趋势。而外贸专业一直以来也是培养外贸行业的应用人才,主要从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货运代理、国际交流合作等相关的服务领域。目前区内很多理工类高校侧重于理论的学习,在技术应用上还有待提升。 (2)“理工”特色不凸显。外贸类专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国情和校情的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而理工科院校在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有着其他类型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在于应用,传承与发展工艺技术,为不断变化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我校有冶金与资源工程系、机械与控制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土木与测绘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等多个理工科大类,有着优质的师资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科研与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外贸类专业应结合本校优势,培养具备“理工”素养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体现外贸人才的“多元化”+“特色化”。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对广西外贸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理工类院校国贸人才培养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拥有的“理工”院校优势,规避发展劣势,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优化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实地调研理工科院校外贸类专业数据,考察当前理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开设情况,参照优秀财经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资源,秉承理工类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优化原有单一、传统的专业设置,增设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小语种等专业,提高理工类院校外贸专业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1)紧抓“一带一路”+“理工类院校”核心,弥补市场空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多样,产品种类丰富,贸易投资法规复杂,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沿线国家语言,了解不同文化,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和规则,熟悉国际之间进行贸易的产品和技术,贸易协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本文通过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沿线国家小语种及文化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增设跨境电商基础及实训课程,结合理工类尤其是机械、冶金等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相关的理工专业融合发展,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新外贸人才,弥补当前的市场空白。 (2)发挥“外贸+科技+企业”发展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理工科高校具备科技的办学优势。理工科院校中的冶金、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中,较多涉及外贸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互联网的使用等外贸所需技能,因此,实行“外贸专业课+工科选修课”,即理工科院校学生以外贸专业课为主,选修1门本校工科专业课程,打造“工科外贸人”,培养懂产品、懂技术、会销售、会外语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就能就业的目标,学院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寻找的基地拥有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办公场所、发展快递物流服务、提供电商培训课程等优势,弥补了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不完善的问题,实习结束后,可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合作意愿的学生可以继续到基地进行实习,与企业共同成长,毕业后即可就业,学校共享了基地的实习资源,基地企业通过长期观察,招聘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才,学生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 2.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1)采用多样化教学管理方法 一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线上+线下”双平台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制作内容夯实的课程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添加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利用微课、慕课等平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效果。 二是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 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紧跟跨境电商发展步伐,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实训室,整合、扩大现有跨境电商工作室规模。模拟实际外贸流程,将校内实训与技能比赛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开放性的训练与竞赛交流活动,实现“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全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课程培育国际性创新综合人才的目标。 三是探索“人才需求-联合培养-就业反馈-教育完善”模式,实现校企共赢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以“人才需求-联合培养-就业反馈-教育完善”的合作模式,代替原有的就业推荐模式,延伸校企合作链,提高理工科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需求的新外贸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局面。 (2)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 一是加强专业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是提升专业教师业务能力 加大對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短训班,传授电子商务平台跨境贸易理论、知识、技能及教育方法;鼓励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是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多元化 逐步建立新进教师的实践制度,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具备数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并作为应用型师资的必备条件。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如财经类院校或院系,更可以聘请成功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投资专家、管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甄艳华.理工科院校如何办好外语专业[N].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2日. [2]顾俊玲.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路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3). [3]汤顶华.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的特点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4]严双.地方工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探讨——以湖南省3所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8(3). [5]李春梅,谭词.“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高校国贸专业“课证融合”模式探析——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发展,201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