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廊坊市现代服务业问题研究 |
范文 | 郭晓慧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就业人数、工作环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廊坊市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战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廊坊市的科学定位。 一、引言 廊坊市作为河北省的一個重要地级市,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素有“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名。河北省“十三五规划”于2015年11月16日首次公布了对十一个地级市的发展定位。廊坊市被定义为核心功能区,并把廊坊着力打造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中部重要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规划还指出,廊坊市是京津冀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数据时代的临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依托现代服务业。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廊坊市树立了自己的独特发展目标:以北京大兴新机场为契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区,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激活廊坊市场活力。 二、廊坊市现代服务业所面临的问题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到今年已经历经五年时间,今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五年中,廊坊市仅仅抓住协同发展的契机,切实贯彻规划纲要,努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2019年GDP数据来看,2019年廊坊市GDP总量为3196亿元,在全国大陆地区排名73,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中排名处于中上游。 而在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即2015年,GDP总量仅为764亿元。也就是说,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GDP总量已经增加了4.2倍。与此同时,廊坊市现代服务业也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规模急剧扩大。然而,在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务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果说,经济总量是从数量上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那么三大产业结构则是从质量上来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虽然从整体来看,廊坊市的产业结构依然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但第三产业占比依然有待提升。截至2019年,廊坊市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6.3:36.6:5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虽然第三产业超过了河北省51.24的平均值,但相比天津市63.45以及北京市83.52的占比比重依然亟待提升。 其次,单纯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依然较低,对GDP的拉动作用只有8%。再者,产业层次布局不合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房地产和金融行业,这两项的总和已经超过了50%,其它产业占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自2015年以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逐渐下滑,二三产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第三产业的增幅比重依然低于第二产业,因此,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依然是第二产业。其次,从廊坊市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质量方面来看,整体素质不高。原因主要为,现代服务行业缺乏复合型、高端型人才。这是由于廊坊市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且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有限,导致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缺失。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具备研究生专业的人才不足2%,本科学历近15%,初高中水平人员超过60%。因此,高素质、复合型高端人才的缺失限制了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京津“光影”效应的影响 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京津地区的影响。首先,京津地区经济发达,对廊坊市产生较为明显的“虹吸效应”。廊坊市在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医疗卫生、工资待遇等方面与京津地区差距较大,因此在高端人才数量本来就很稀缺的基础上,很难留住专业型的高层次人才,导致人才外流。并且在大项目、资金、信息等的资源引进方面也受到了明显的制约。其次,受宏观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需求也受到了制约。 (四)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廊坊市科技型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金属加工等领域,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少。而从服务业内部来看。传统服务业的占比仍然是重头,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致使现代服务业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另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依托优质的科技资源,完善的科技服务等,而当前不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也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此外,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也限制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应着眼于创新环境的改善,研发资金的投入。 三、发展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路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廊坊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与京津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体现在很多层面,不仅包括现代服务产业门类的匮乏,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偏低,还包括企业创新内外环境的差异。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实现对经济的主体拉动作用是当前努力的方向。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发展服务业作为自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其它地区密切合作,政策沟通,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意识互补,提高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发展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就要充分利用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找准自身问题,依托自身优势,制定可行性发展战略。 (一)推动城镇化进程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换句话说,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因此,若想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京津冀一体化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廊坊市要多增加和京津地区的沟通和交流,依托临空经济区,促进城市对话。此外,要调整产业结构比例,促进产业升级,加大现代服务业务所占比重,加快城市内部转型。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依赖完善的城市商业集群,因此还要大力加快商圈建设,构建商业中心,促进城市升级。 (二)发挥市场作用 市场化程度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做大做强目前的优势产业是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关键。首先,廊坊市要下好“市场”这盘棋,就要充分了解自身优势,研究京津两市及周边地市特点,增加与其它地市在交通、产业、资金、项目的深度合作,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就要放权简政,努力消除地域间因制度不同,要求不同产生的贸易壁垒,为企业的发展创造灵活、自由、充满活力的环境。 (三)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要想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就要加强廊坊市的对外开放程度。首先,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对京津地区精准开放。其次,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打开市场的着力点和关键点。第三,鼓励“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等参加各种展会及交流活动,鼓励企业落户,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企业来廊。第四,政府也要制定良好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第五,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扩大金融、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扩大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程度,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完善基礎设施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会对资本、人力产生聚集效应,从而降低商业成本,产生规模效应。从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廊坊市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上还存在不足,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重大。完善基础设施的第一步就是要筹措资金,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其次,政府要着力加强在医疗、教育、文化、信息等领域的投入。优化医疗方面的资源配置;加强对各级学校项目的投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快电影院、图书馆、休闲园区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推进网络建设,建设智慧型城市。 五、结语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晴雨表,现代服务业的提升能够促进就业人数的增长,工作环境的改善,从业者收入的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因此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然而。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复制。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再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因此,廊坊市要把握时机,找准优势,合理定位,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2020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廊坊市现代服务业问题研究(指导性课题)。 课题编号:2020067。 课题组成员:武慧兰 荣雪 杨永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