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个人才能
传统与个人才能〔美〕 艾略特(1888—1965) 著。1917年写成。该文提出了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非人格化”观点。他认为如果把文学看作纯属于由个人感情制造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理解文学,也无从评价文学,因为创作的源泉除了个人感情而外,就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即“历史感”的获得。他一方面认为作家不能脱离传统去从事创作,一方面又强调作家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象催化剂那样使传统起变化。传统对个人有决定影响这一观点,要求作家的感情经验必须首先经过一个非个人化的过程,即个人情绪转变为宇宙性、艺术性情绪,才能进入作品。他认为一个作家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过程。体现在具体创作上,他提出了“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和背景、事件当作个人特殊情绪的“对应物”,比如广泛的象征与用典,可避免赤裸裸的流露,借暗示和渲染来获得艺术的魅力。他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主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表现出对“传统”和“总体”的过分熟衷,贬低了进步的民主诗歌和个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