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鸣鳖应比喻上下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旧唐书·李密传》: “诸君等花冠世胄,杞梓良才,神鼎灵绎之秋,裂地封侯之始,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鼋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 ●《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乃设客问,作《应间》 以见其志云: ……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鼋(yuan): 大鳖。东汉张衡认为,汉高祖礼遇樊哙、郦生,是君臣遇合,犹如大鳖鸣叫,小鳖回应。
鼋鸣鳖应比喻遥相呼应,彼此相通。语见 《后汉书·张衡传》:“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冼,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地位。”唐李贤注:“焦赣《易林》曰:‘鼋鸣歧野,鳖应于泉也。’”
鼋鸣鳖应yuán míng biē yìng鼋,大鳖;鳖,龟属,俗名甲鱼。鼋一叫鳖就响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语本《后汉书·张衡传》:“故樊哙披帷,人见高祖;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李贤注:“焦赣《易标》曰:‘鼋鸣歧野,鳖应于泉’也。”《旧唐书·李密传》:“鼋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