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偶
骈偶对偶之一。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列叫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因为古代宫中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的,所以骈偶又叫“对仗”。骈偶是骈体文特有的修辞手法,在语言形式上的要求比一般对偶严格一些。首先,在句法结构上要求上下句相互对称。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这是主谓对主谓;“蝉吟鹤唳,水响猿啼”(吴均《与顾章书》),这是复句对复句。其次,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名词与名词相对,动词与动词相对,同时定语、主语、谓语、宾语也相对。上下联相对,除连词、介词大多是同字相对外,一般都要求异字相对。最后,语音上要求平仄相对。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但这些要求都不包括句首句尾的虚词及其共有的成分。 骈偶除了形式上的严格要求外,在内容上还要求事类对,即相近的概念两两相对。如“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每个词都是同类概念相对。 近体诗中的对偶叫对仗,就是源于骈偶。区别在于:字数上,诗多是五、七言,骈偶多是四、六言;诗多在中间几联相对,骈偶则通篇对仗;诗忌同字对,骈偶不避相同的虚字对;诗的平仄要求更严,骈偶可有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