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
陶文(一)同“陶尊文字”条。 (二)指战国、秦、汉时用玺印印在陶坯上的文字,“陶”也作“匋”。印文字数不多,一般多为人名、官名、地名、吉祥语等。它们与“玺文”性质相同,却只用在陶器上。高明编有《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1990年)。参见“玺文”条。
【陶文】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字数较少,多为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工名、吉祥语和制造年月等,与甲骨文、金文同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资料。
陶文刻写、铃印在陶器上的文字。始见于殷商,而盛行于战国。 战国陶文一般只有几个字, 内容多为人名、 官名、 地名、 工名、 吉祥语和制造年月等。 已发现的陶文,齐国的最多,燕、秦、滕、邾次之,周、三晋、楚的陶文也有零星出土。陶文的字迹与金文、大篆不同,字体普遍简省讹变,显系民间通行的俗体。陶文和金文、甲骨文一样,是研究我国古文字的重要资料。晚清学者陈介祺是第一个收藏陶文的,收藏数量也最多。 刻的文字
刻的文字契(契文;殷~)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龟骨文 殷墟文 刻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 山崖上刻的文字、佛象等:摩崖 崖画 刻或铸的凸出的文字:阳文 印章上的阳文:朱文 刻或铸的凹下的文字:阴文 阴字 阴刻的文字:雌字 印章上的阴文:白文 用朱笔写在碑上待刻的文字:书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