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yáng chūn zhī qǔ hè zhě bì guǎ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高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民间歌曲,当时认为是流俗的音乐,称“下曲”。《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称“高曲”。后用“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比喻高深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后汉书·黄琼传》:“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意为过于高深的东西难以得到众人的接受。《阳春》系古代楚国歌名,当时认为是较高级的音乐,也称“高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