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脱落
语义脱落指构词造句过程中某些义素或词素甚至单词的失落。韩陈其《四论 “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众所周知,语音学上有一个语音脱落 (也叫减音)问题。……其实,语义学上也应有 一个语义脱落的问题——在构词造句的过程中,或义素、或词素、或单词甚或数个单词都会临时脱落 (在句子中) 或永久脱落(在词中)。语义脱落的问题远比语音脱落复杂,其中既有语义和语法的问题,又有社会应用问题。”例如:“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府过去” 中的 “猩袍”就是由 “猩血袍” 脱落 “血”而成的,理解时必须添加上去,否则将语义不清。又如“一声牛笛断人肠” 中的 “牛笛”是由 “牛角笛”脱落“角”而成的。语义脱落的现象,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在现代汉语中表现得更加复杂。例如在“有关部门在香港举办的‘广东省出口商品展览’会上,设专档出售珍珠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参观购买。一时间,珍珠膏‘大行其道’,在香港掀起了 ‘珍珠热’。”这段话中,后一句的“珍珠热”显然是 “珍珠膏热”的省文,“膏” 失落了。又如在 “妈妈厂长”一类的说法中,由于其真意是指像妈妈一样的厂长”,所以 “妈妈”一词的“生我、养我”的义素已失落,甚至“女性”的义素也已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