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清代“同光体”诗人的创作原则,见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与汪菊士论诗》:“诗无佳句,则馨逸之致不出; 然务求佳句,尚非诗之正路。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何绍基谓作诗须有“真性情”,这真性情不是到作诗时方去打算的“私意物欲”,而是诗人平日“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阅历事物”而自然确立的“真我”的自然流露,是诗人平日“潜心玩索”“圣贤真意”而启发出的“自家灵心”的自然流露。因此,“作人”是“作诗”的基础,“人成”而后“诗文之家成”;“诗品”是“人品”的折射,“读书看书时从性情上体会,从古今事理上打量,於书理有贯通处,则气味在胸,握笔时方能流露”,何绍基所谓“意”,既不同于宋·邵雍所谓的抽象哲理,又不同于宋·黄庭坚所谓的命意布置,也不同于唐·杜牧、明·王夫之所谓的统率词采气势的中心主旨,而是指作为诗思想内容、命意布置基础的诗人的精神境界、情感倾向、学问根底的凝聚——“真性情”。 何绍基谓“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到纸上”。因为“作诗文自有多少法度,多少工夫,方能将真性情搬运到笔墨上; 又性情是浑然之物,若到文与诗上头,便要有声情气韵,波澜推荡,方得真性情发见充满”。这里的“韵”指诗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把“真性情”视作诗的核心,视作诗人精神境界、情感倾向、学问根底的凝聚,就有可能同时纠正“神韵说”空虚、“格调说”模拟和“性灵说”佻滑之弊。但何绍基把“意”的提炼归之于“读书积理”,把真性情的形成归之于“读书养气”,把“自家灵心”的触发归之于“潜心玩索”“圣贤真意”。却又颠倒了本末,认“流”作“源”,陷入了谬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