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lun❶判罪。《史记·吕后本纪》:“其群臣或窃馈(kui),辄(zhe)捕~之。”(或:有的人。窃:偷偷地。馈:赠送食物。辄:就。) ❷文体的一种,如《六国论》、《过秦论》。萧统《文选序》:“~则析理精微。”(析:分析。) 论
论中国古代一种有条理地阐述一定道理的文章体裁,近于今人所言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论也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清·王兆芳《文体通释》:“论者,议也,伦也,议论有伦也,刘熙曰,有伦理也,循理以论道,异乎史论者也。主于讲论道理,酌理衷圣。”以“论”名篇者自《论语》 以降,有庄子 《齐物论》、荀子《礼论》、《乐论》、吕不韦《慎行论》、《贵直论》、汉·贾谊 《过秦论》、桓宽 《盐铁论》、魏·嵇康《管蔡论》、宋·苏轼《留侯论》等。此类文章“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写作中须注意作到“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论
论文体名。论说文的一种。论断事理之文,包括政论、史论、文论等。贾谊《过秦论》是最早出现的单篇论文。此文承袭先秦诸子和策士注重文采、长于雄辩的余绪,行文波澜起伏,文笔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汉初政论文的风格。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也是有名的论。东汉以后,论的风格开始有了变化。尤其是唐宋,大都围绕一个论点,作周详的推理论证,重在见解精辟,逻辑严密。名篇有韩愈《争臣论》、柳宗元《封建论》、苏洵《六国论》、苏轼《留侯论》等等。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事件或人物的文字,后来把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论文统称为史论。《文选》中列有史论一门。班固《汉书·公孙弘传赞》、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等都是史论的名篇。论体文章在写法上要求说理深透,文辞简洁,气势充沛,文情并茂,既有说理性,又有文学性。
论論lún❶ 按次序(编撰)。《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纂,故谓之《论语》。” ❷ 《论语》的简称。曹丕《〈典论〉自序》:“余是以少诵《诗》《~》。” ❸ 通“伦”。❶ 有条理。《荀子·性恶》:“少言则径而省,~而法。” ❷ 类,等类。《荀子·臣道》:“人臣之~,有态臣有,有篡臣者。” 另见本页lùn。
论論lùn❶ 议论,讨论,评论。《韩非子·五蠹》:“故圣人议多少、~薄厚为之政。”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其刑赏。” ❷ 辩论,争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❸ 说,述说。《孔雀东南飞》:“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魏晋。” ❹ 判罪,审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弃市渭城。”《汉书·苏武传》:“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❺ 言论,主张。《论衡·逢遇》:“夫持帝王之~,说霸者之主,虽精见拒。”徐光启《甘薯疏序》:“余不佞,独持迂~。” ❻ 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另见本页lún。
论論lún〈文〉 ❶编纂。 ❷指《论语》,儒家经典,为孔子门生所编纂,内容主要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 【注意】此处不读lùn。 另见521页lùn。 说明: 6画;讠部;左右
论論lùn❶讨论;议论;评论 △ 就事~事|~辩|社~。 ❷衡量;评定 △ ~资排辈|~处(chǔ)。 ❸按照;就……(来说) △ 西服~套卖|~成绩,他最棒。 ❹看待 △ 相提并~|一概而~。 ❺说明道理的言论或文章 △ 公~|《矛盾~》。 ❻学说 △ 进化~|方法~。 ❼姓。 另见520页lún。 说明: 6画;讠部;左右
论論○~语(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思想言行的纪录,共二十篇)。 另见lun。
论去声lùn
论論❶分析和说明事理:~述丨~说丨~理丨~争丨~战丨~证丨~断丨~难(nan)丨~列丨~据丨~点丨~调丨~题丨~文丨~著丨~坛丨泛~丨讲~丨谈~丨议~丨讨~丨评~丨理~丨争~丨辩~丨就事~事丨知人~世丨平心而~丨存而不~丨一概而~丨相提并~丨高谈阔~。 ❷分析和论述事物内容或意义的文章或理论:~丛丨概~丨绪~丨正~丨通~丨公~丨社~丨舆~丨高~丨宏~丨谠(dang)~丨空~丨迂~丨怪~丨谬(miu)~丨总~丨结~丨推~丨立~丨罢~丨策~丨崇~宏议丨盖棺~定丨长篇大~丨诛心之~丨不易之~丨不刊之~丨违心之~丨持平之~丨是非自有公~。 ❸衡量;评定:~处(chu)丨~罪丨~功行赏丨~资排辈丨品头~足丨按质~价丨格杀勿~。 ❹按照:~天丨~月丨~件。 ○无~(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另见lun。
论lùn❶ 分析和说明事理:讨论│论述│论说文。 ❷ 分析、议论事理的言论或文章:宏论│高论│言论│长篇大论。 ❸ 学说,观点:唯物论│方法论。 ❹ 看待:相提并论。 ❺ 判定,评定:论处│论功行赏。 ❻ 依照某个方面、某个类别来说:论庄稼活儿,谁也比不上他。 ❼ 姓。
论〔論〕lún通“伦”。条理,顺序。《论语》之“论”即取此义。另见945页lùn。
论〔論〕lùn1 分析并说明道理。如:议论。2 学说;主张。如:唯物论。3 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如:社论。4 说;看待。如:相提并论。5 定罪。《后汉书·鲁丕传》:“坐事下狱,司寇论。”6 按照。如:论件计酬。7 衡量;判定。如:论功行赏。另见944页lún。
论lùn讨论;议论。《离骚》:“周论道而莫差。”《文选》五臣注:“言汤、禹、周文皆俨肃祗敬,论议道德,无有差殊,故得永年。”汪瑗集解:“论道莫差,谓讲论治道而无有一毫之差错也。”闻一多解诂:“《考工记》总目‘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注曰:‘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此以‘谋虑’释‘论道’二字。《吕氏春秋·下贤篇》曰:‘谋志论行。’论亦谋也。道与讨通。《广雅·释诂三》‘道,治也’,《说文》曰‘讨,治也’,谋、治义近。论道即论讨。或倒言之曰讨论,《论语·宪问篇》曰‘世叔讨论之’是也。《管子·七法篇》曰:‘君(本作居)身论道循(本作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吕氏春秋·尊师篇》曰:‘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汉书·游侠·陈遵传》曰:‘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后汉书·逸民·严光传》曰:‘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凡此言论道,并犹讨论也。‘周论道而莫差’,言周密讨论其政令,而莫有差失也。”
论注疏体式之一。 指考据、 评论。 如黄宗羲有《易学象数论》。 评定
评定论 骘(评骘;品骘) 打(~分)第 判正 端较 品裁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衡短论长 评定工作成绩:评工 评定功绩:评功(~摆好) 评定功劳大小:论功 讲功 评定功劳等次:第功 评定分数:评分 考卷评分:评卷 评定模范:评模 对人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评定:论定 人的是非功过要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盖棺论定 盖棺定论 盖棺定谥 定论盖棺 论定盖棺 阖棺定谥 衡量评定其价值:评价 评定罪责:第罪 考试评定:考评 审阅评定:审定 商讨评定:较量 衡量评定:铨定 通过比较,评定高低:评比 鉴别,评定:鉴衡 品定 条品 鉴察评定:鉴评 收受贿赂而妄加评定:卖评 卖平(通过审核、衡量来决定:评定)
另见:商量 比较 衡量 评判 评论 评价 决定
研究
研究究(究研;讲究;考究) 治(研治) 讨 论 摩 考(考查;考校) 揣摸 探索 学习研究:肆治 阅读研究:览究 讲习研究:讨论 修习研究:讲求 讨论研究:讨击 论究 论考 讲论研究:讲绎 评论研究:评究 探讨,研究:讨探 探研 论求 相互探讨研究:相切相磋 调查研究:调研 检查研究:检求 考查研究:考索 考锻 考辨研究:辨究 审察研究:详究 会同研究:集诊 商量研究:商榷 商讨研究:榷 磋摩 切磋研究:摩研 征求意见,商量研究:询谋咨度 分析研究:披究 提出疑问,进行分析研究:质疑辨惑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考据 推求研究:推究 总结研究:检讨 默默地探索研究:沉吟 研究清楚:究明 研澄 (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研究)
另见:钻研 研求 探求 事物 学问
议论1
议论1论(论酬;指论;稽论;咨论) 口语 辩义 讲究 谈说 说议 言议 议论和进谏:论谏 讲谈论议:讲论 讲论经典:论经 谈说讲论:谈讲 议论的锋芒:论锋 议论的范围:论列 议论中所持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论点 以成败作为评判标准的论点:成败之论 论点、谣言等荒谬,站不住脚:不攻自破 不攻自溃 不攻自拔 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一驳:不堪一击 参与议论:窜言 言谈议论:辞论 谈说议论:谈论 谭论 言谈议论:辞论 语议 说长道短,议论:讲论 商量,议论:喳咕 风雅地议论:雅议 悄悄议论的样子:指指搠搠 指指戳戳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议论)
另见:谈论 好坏 是非 表示 意见
依照
依照依(依凭;依得) 轨 守(~约;~信) 如(~期;~约;~实;~数) 按(按照;~劳分配) 准(准遵;~此办理) 遵(遵照;遵循) 循(循依) 仍(一~其旧) 就(~事论事) 蹈(~矩) 照(照依;傍照;参照;循照) 践履 依照道理:循理 照理 论理 依照常理:按理 依照情势:随机 依照体势:随势 依照当时当地情形:随时随地 依照实际情况:如实(~交待) 照实 照直 完全按照实情:尽实 按照常情:照例 依照计划:依计(~而行) 依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论(~天;~件) 依照原本:按本 依照本性:循性 依照本分:随分 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仿照 体象 模仿,仿照:儗似 有定体可以仿照:体象 (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依照)
另见:仿照 仿效 模仿 依从
不定的数量
不定的数量些(些个;这~;那~;有~) 若干 如干 若如 若而 表示大约的数目:数(数个;概数;荒数;约数) 庶(庶几) 来(二十~岁;两个~月;五尺~长) 谱 论 恕几 大约 大体 大致 八成 左右 上下 光景 模样 内外 前后 摸边儿 差不多 八九不离十 一千与八百之间:千儿八百 表示不定的少数:数个 表示一至十的不定数:几(几多;几何;几许;十~年;~十岁) 两(过~天;说~句) 表示少量的不定数:点(一点;有点;一点儿;吃~再走) 些(些些;些子;些儿;些须;些少;些微;些许;些子儿) 数量很少的一点儿:一丝一缕 一丝半缕半丝半缕 极微小的一点儿:一丝一毫 表示数目不大的约数:头(十~八块) 表示弹性较小的约数:十来个 表示不定的多数:些(好些) 九(~十)百(~十) 表示整数后还有大概的零数:余(四十有~) 多(四十~岁) 有零(四十~) 挂零 出头 冒头 冒尖 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把(千~人;个~月) 可(近~四十) 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许(一里~)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主张
主张论 张(张主) 言 主见 主张和措施:设张举措 主张,主意:定夺 立论,提出主张:持论 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人涉卬否 无主张:方寸乱 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悼心失图 有相同的主张或志趣:同调 一人同时有两种主张,不知如何是好:一身两头 改变政治主张:转向 极力主张:力主(~议和) (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主张)
另见:主意 见解 看法 意见
衡量
衡量衡 量(品量;等量;校量;较量;称量) 诠 均 程(程量;程较;程效) 论 铨(铨量;~度众寡)絜 等 揣 秤 酌 角 律 概侔 格 权(权量) 绳(绳尺;绳量) 计度 约度 章度 准度 衡量自己:自隐 自度 自己衡量:自程 自问 衡量他人:律人 挑选衡量:选度 计算衡量:计程 观察衡量:览揆 体察衡量:体量 鉴别衡量:裁量 品鉴衡量:铨衡 评论衡量:诠度 诠量 评议衡量:议度 评铨 评判衡量:评衡 评量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人才或作品:玉尺量才 玉尺量材 材衡玉尺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作品:衡文玉尺 对应承担的职责和自己的才能进行衡量和估计:揣分揆能 揣分量才 量力揣分量能度分 考察名称,探究实际,以衡量名实是否相符:考名责实 经常衡量:日程 全面衡量:兼权(~尚计) 详细衡量:详度 极精细地计较衡量:铢铢较量 极细致地衡量﹑推究:铢称 (比较:斟酌:衡量)
另见:比较 对照 评定 考虑 斟酌
言论
言论谈 议(言议) 论 说 言词 言辞 言说 口语 言论和谋略:言策 敬称别人的言论:高论 谦称自己的言论:愚论 言 谦称自己浅陋的言论:刍言 言论实在:论笃 言论精确妥当:精当 言论典雅隽妙,有如明丽的春花:粲花 言论切要简明:要言不烦 要言不繁 言论正直:党正 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言必有物 言论和思想高深:海岳高深 言论奇特透辟:险诣 言论击中要害或恰到好处:中肯 言论激烈:尖锐 言论恣肆:横议 言论等雄健奔放,气势宏大:河倾海注 言论陈旧过时:老掉牙 言论空泛,不着边际:天马行空 云骥行空 龙马行天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论高寡合 言论相同:齐口(雷同~) 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并非如此:言是人非 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河汉 (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言论)
另见:议论 谈论 政治 政务
舆论
舆论论(声论;风论;素论) 庶言 视听(以正~) 谚议 舆口 舆议 舆谈 舆词 舆评 舆讼 众口 公言 群众舆论:街谈巷语 街谈市语 街谭里语 街谭巷语 街头巷语 街谈巷言 里语巷谈 巷语街谈 当时的舆论:时情 时论 时议 外界的舆论:外议 社会的舆论:纸笔喉舌 社会舆论非常强烈:物议沸腾 物论沸腾 制造舆论:造舆论 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开辟道路:鸣锣开道 鸣锣喝道 开锣喝道 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紧张的舆论准备:密锣紧鼓 密鼓紧锣 紧锣密鼓 舆论的力量很大:人言可畏 舆论力量极大:群口铄金 众口铄金 众口烁金 众口销金 众口销铄 金销众口 众口金铄 舆论力量巨大:众口熏天 (公众的言论:舆论)
选拔
选拔论(选论) 抡(选抡) 甄 登(登拔;遴登) 拔选 拔简 简拔 遴拔 柬拔 推拔 采拔 采擢 柬擢 铨品 简择 察选 察举 明扬 吝选 遴选 选拔与淘汰:铨汰 当时的选拔:时选 选取,选拔:拔取 推荐选拔:荐拔 检举 荐擢 举选 推举,选拔:扬举 赏识选拔:鉴拔 表彰选拔:旌甄 旌简 考核选拔:铨考 铨衡 经考核选拔:遴考 考试选拔:试选 通过考试选拔:铨试 集中选拔:选集 公开选拔:明举 公开选拔,公众荐举:公选 征召选拔:征选 征拔 聘选 同一年受朝廷征选:齐年 朝廷多次征召选拔:三征七辟 酌量选拔:量简 甄别选拔:甄拔 淘汰选拔:革选 寻求选拔:搜拔 标明条件选拔:摽采 根据德行才学选拔:实选 从工作的需要出发设立机构,挑选人才,不因人设事:为官择人 评量选拔:铨简 慎重选拔:谨选 慎举 审慎选拔:详选 用高标准选拔官吏:高选 选拔严格:百里挑一 破格的选拔:殊选 (挑选人才:选拔)
另见:挑选 选择 优秀 人 人才
选择
选择选(选抡;选论;选拣;初~;复~;甄~) 卜(~居) 论(论择)抡 历(~日斋戒) 拣(料拣) 简(简料;简择;简选;简拔;简阅) 遴(遴择) 诠(诠拣) 检举柬择 抉择 抉摘 抉擿 持择 差择 撷择 敦琢 选择和编排:诠次 选择重要的:择要 选择好的:择优 选优 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短中取长 躲开有害的,选择有利的:避害就利 放弃繁难的,选择简便的:避繁就简 选择有名声的:选名 选择适当的话:择言 选择善言:择音 挑检选择:检取 剔剜,抉择:剔抉 整理选择:爬梳剔抉 爬梳洗剔 咨问选择:谁差 权衡选择:裁择 甄别选择:甄选 甄择 衡量选择:差度 裁取抉择:财择 评量选择:铨择 考核选择:校抡 考校选择:比选 审察选择:审择 监择 寻求选择:寻抉 最佳的选择:极选 另外选择:改卜 改造
另见:挑选 选人 选拔 选举 寻找
学说
学说学(~术;~理;国~;家~) 说(说论;著书立~) 论(理~;进化~) 言 各种学说:众学 各种学说或议论:众说 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杂语 各派学说:杂术 各家学说:诸子百家 百家诸子 百家的学说:杂说 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说:哲学 儒家的学说:儒学 贵学 逢掖 阙里 孔孟之道 孔子的学说主张:孔教 解释儒家经书的学说:经学 经术 艺学 佛教的学说:佛学 释学 梵学 方外之学 道教的学说:玄(玄学) 道学 道家的处世哲学:雌节 儒家以外的学说:异端 古代术数家的学说:阳九 称霸的学说:霸论 阴阳五行之学:阴阳学 一家的学说:一家 一个学派或一个人的观点学说:一家之言一家之学 一家之说 一家之论 一家之辞 自成一家之学:颛家 自成一家的偏执学说或言论:家言邪说家言邪学 前人留下的学说:遗学 世代相传的某种学说:心传 著名的学说、学派、学问:显学 雅正的学说:雅说 指导人解除困惑、把握真谛的学说和方法等:金绳宝筏 宝筏金绳 杂乱的学说:杂学 冷僻之学:隐学 不同的学说:异说 异家 不合正道的学说或行径:邪魔怪道 非正统思想和荒谬有害的学说或言论:异端邪说 邪魔外道 邪说异端 野狐外道 邪魔歪道 天魔外道 非正统的异端学说:邪说 学说的精髓:关津 学说的源流:节脉 儒家经学衰败:五经扫地
另见:文人 学问 造诣
论lìn;lùn❶按,按照。如:~年纪,他和我父亲差不多。 ❷做生意以什么为计量单位时常用“论”表示。如:买菜排队人多,售货员为省事竟~筐卖。 ❸辈分,长幼间的说法、叫法。如:我们俩还真不知道谁大谁小,我叫他哥哥,他叫我弟弟就这么~的。
论lùn见〔论〕lin。
论lun另见lun。论语1 上论 下论 论语派 注释: 1古书名,该书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论lun另见lun。论辩 论处 论丛 论敌 论点 论调 论断 论据 论理 论列 论难 论述 论说 论坛 论题 论文 论析 论战论争 论证 论著 论罪 罢论 辩论 并论 不论 持论 导论 定论 泛论 概论 高论 公论 怪论 宏论 结论 空论 理论 立论妙论 谬论 评论 社论 试论 谈论 讨论 通论 推论 无论 序论 绪论 言论 议论 舆论 争论 正论 政论 总论 论理学1论说文 论证会 二元论 进化论 控制论 人性论 宿命论 唯物论唯心论 无神论 先验论 相对论 信息论 一元论 有神论 论辩风生 论长说短 论功行赏 论世知人 论资排辈 无论如何 就事论事评头论足 学术论坛 坐而论道 不刊之论2 不可知论 不易之论3长篇大论 存而不论 泛泛而论 浮夸之论 高谈阔论 高文宏论 格杀勿论 另当别论 平心而论 社会舆论 违心之论 相提并论 一概而论 诛心之论4 自由辩论 注释: 1逻辑学的旧称。2刊:削除。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3不可更改的言论。指完全正确的论断。4诛:惩罚。指不问实际行动,只根据其用心来论定罪状;也指揭穿别人的动机的批评。
论(一)lùn (二)lún【辨形】 右下是匕,不是七、。6画。形声。 【辨义】 论(一)lùn ❶ 分析和说明事理:论辩|论敌|论点|论调|论断|论锋|论据|论客|论理|论列|论难|论述|论说|论坛|论题|论文|论析|论议|论战|论争|论证|论旨|论著|论理学|论说文|论甘忌辛|论黄数黑|辩论|不论|持论|泛论|公论|讲论|理论|评论|试论|谈论|讨论|推论|争论|虚论高议|议论纷纷|议论风生|就事论事|数白论黄|数黑论黄|谈古论今|争长论短|知人论世|坐而论道|存而不论|放言高论|高谈阔论|姑置勿论|平心而论。 ❷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论丛|策论|谠(dǎng)论|导论|定论|概论|高论|怪论|弘论|宏论|结论|空论|理论|立论|妙论|谬论|目论|评论|社论|申论|通论|序论|绪论|言论|议论|迂论|舆论|正论|政论|总论|专论|崇论宏议|三段论|血统论|造舆论|资本论|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长篇大论|持平之论|齿牙余论|天道宁论|违心之论|迂阔之论|诛心之论|凿空之论|卑之无甚高论。 ❸ 学说:数论|二无论|方法论|进化论|人性论|认识论|宿命论|唯物论|唯心论|相对论|信息论|一元论。 ❹ 衡量,评定: 论处(chǔ)|论价|论罪|论功行赏|论资排辈|结论|盖棺论定|按质论价|成败论人|品头论足|格杀勿论|是非自有公论。 ❺ 按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件|论斤|论理|论说|论天|论月。 ❻ 说,看待:相提并论|一概而论。 ❼ 姓。 〔罢论〕取消了的打算。 〔无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二)lún 《论语》,书名,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上论|下论。 【辨析】 二音近义,都指“文章,学说”。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论(一)lùn构成动词、名词、连词、介词,并作名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lún只构成名词。 二、适用对象及范围不同:论(一)lùn泛指一般的分析说明事理的文章、学说,并表示“论说,评定,按照,看待,无论”等义和用于姓氏,适用范围广;(二)lún限用于书名,适用范围窄。
论lan❶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一概而~|相提并~|就事~事。这件事究竟该怎么看待,大家最好来~一~|家庭琐事~起来没完没了。 ❷判定;衡量:三次迟到以消极怠工~|缺乏人证物证,这样~罪不符合法律程序。 ❸〈介〉跟量词组合,表示以某种单位为准:橘子~斤卖,不~个卖|这种工作的报酬~天计算,不~件。 ❹〈介〉表示根据某方面说:~身体,~技巧,她都是一个游泳好手|~读书他比我强;~打球,他不如我。注意古书名《论语》的“论”读lun。
论(同)议
论lùn❶就某一范围或某一方面评说:若~此事,还不是大事,极好处置。(七三·1793)若~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杂学,则远不能及。(七八·1945) ❷说法;议论:众清客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极是。”(十七一十八·348)今日可巧有赎身之~,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十九·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