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观境为训
释义 观境为训

观境为训

训诂方法之一。即根据一个词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求其意义。一个词(字)尽管可以用形训、声训、义训等方式解释其本义、语源、一般词义,但词往往是多义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什么意义,还需因上下文而定,即观境为训。
观境为训有多种方式:一是根据对文推敲。古人行文常求对称,相应位置的词语常有同义、反义或同类关系,可据此推求词义。如《尚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违”“逭”对文,可知“逭”即“违”义。伪孔传:“逭,逃也。”又如《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杨倞注:“正而有美德谓之雅。”王念孙引王引之:“雅读为夏,夏谓中国,故与楚、越对文。”王说恰当。二是推敲上下文意。如《左传·庄公八年》:“齐侯……坠于车,伤足,丧履。反,诛履于徒人费。”“诛”有“责问”“杀死”“惩罚”“要求”等多个义项,根据下文“弗得,鞭之,见血”可知是“要求”义。三是根据语法分析。如《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引《抱朴子》:“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死,恶气不行,众妖辟屏。”其中“猛兽不死”之“死”,根据上下语境及句法,当为使动,其宾语省略,即“猛兽不能使之死”。四是根据修辞方式推敲。如《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传》:“天谓父也。”以“天”表“父”,是借喻方式,并与“人”协韵。


观境为训

见“据境索义”。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