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子训❶借指仙颜常驻之术。唐高适《赠别褚山人》诗: “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 ❷泛指道术之士。唐罗隐《期徐道者不至》诗: “只应蓟子训,醉后懒分身。” ●晋葛洪《神仙传·蓟子训》: “生曰: ‘欲见先生者甚多,不敢枉屈。但知先生所至,当自来也。’子训曰: ‘吾千里不倦,岂惜寸步乎? 欲见者语之,令各绝宾客,吾明日当各诸宅。’ 生如言告诸贵人,各自绝洒扫。至时,子训果来,凡二十三家,各有一子训。诸朝士各谓子训先到其家。明朝至朝,各问子训何时到宅,二十三人所见皆同,是所服饰颜貌无异,唯所言话随主人意答,乃不同也。京师大惊,异其神变如此。” 《后汉书·方术传·蓟子训》: “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阳宛句。有神异之道。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痛,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后月余,子训乃抱儿归焉……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 后不知去向,“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 ‘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顾视见人而去,犹驾昔所乘驴车也。” 摩挲: 抚摸。相传东汉蓟子训有仙术,曾用分身法化作二十三个蓟子训,同时往二十三家作客。又传蓟子训曾与一老翁手摸铜人,说亲见铸造,至今,已近五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