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莲花落 |
释义 | 莲花落【同义】总目录 落子莲花落 莲花落 莲花落演唱类曲艺。南北地区均有流行。又称“莲花乐”、“落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时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宋代流行于民间,为丐者乞讨时所唱,多以因果报应为内容。元明以来,渐有写景、叙事之作。清乾隆以后最为兴盛,已有专业艺人出现,内容发展到演唱民间传说故事。有“单曲”和“彩唱”两种形式。单曲只由一人演唱故事,唱词用叙述体; 彩唱由歌者二、三人分扮旦、丑两种角色,略如戏曲。曲调较简单,只有上下句的变化。腔调有“平调”、“悲调”之分。板眼有“慢三眼”、“垛板”、“散板”等。乐器一般用竹板按拍,后增加节子、小锣、琵琶、扬琴、二胡等作为伴奏。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落子”。曲艺的一个类别。源于唐五代僧侣募化时所唱的“散花乐”。宋元明时广泛流行。清代出现专业演员,演唱内容渐多民间传说。今各地仍有演唱莲花落的曲种,如绍兴莲花落、江西莲花落等,其演唱曲调多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 莲花落民间歌曲的一种,也叫“莲花乐”、“落子”。宋时已很流行,为乞丐行乞时演唱,内容多宣扬佛教思想。清乾隆后出现专业演员,演唱内容渐多民间传说。《续传灯录·俞道婆》:“一,闻丐者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湖。’忽大悟。”《古今杂剧》元张国宾《合汗衫》一:“兀的这一座高楼,必是一家好人家,没奈何,我唱个《莲花落》,讨些儿饭吃咱。” 莲花落liánhuālào一种用竹板打节拍的曲艺,每段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一类句子作衬腔或尾声。陈建功《前科》:“那首《十二郎》究竟是什么调子的小曲?是‘~’?还是‘单弦儿’?” 莲花落lián huā luò一种民间曲艺形式,用竹板打拍节,分段演唱,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作衬腔或结尾。演唱者多是少女:放罢(爆竹),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撒了满台钱,命那孩子们满台抢钱取乐。(五四·1280) 莲花落 040.莲花落(p2697.1)书证源流为:本作《莲花乐》。《续传灯录·二三·俞道婆》: “一日,闻丐者唱《莲花乐》云: ‘不因柳毅传书信, 何因得到洞庭湖。’忽大悟。”《古今杂剧·元·张国宾<合汗衫>一》: “兀的这一座高楼,必是一家好人家。没奈何,我唱个《莲花落》,讨些儿飯吃咱。”又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一: “你少不得撇摇槌,学打一会《莲花落》。”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