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唐诗中的光学和力学知识
范文

    骆红梅

    新课程倡导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浩如烟海的唐诗不仅言词优雅,还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本文着重介绍唐诗中的光学、力学知识。

    1、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同题仙游观》 韩翃

    前句诗中“松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后句诗“细草香生”的原因是香气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涉及物理知识是扩散现象。

    2、绿树阴浓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山亭夏日》 高骈

    前句“树阴”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后句诗涉及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3、岭树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市史》 柳宗元

    为什么山峦叠嶂,树木参天挡住了我的视线?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李白

    前句诗波中月影,宛如飞来的明镜,涉及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后句诗彩云为什么能结成海市蜃楼呢?涉及光的折射知识。

    5、日照霓红似,天清风雨闻。——《湖口望庐山瀑布》 张九龄

    前句诗“霓红”是太阳光照到小水滴上,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后句诗天气晴朗,瀑布发出风雨轰鸣,涉及物理知识气体传声。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白居易

    为什么江水会变红呢?原因是太阳由七色光混合而成,波长越短的光越容易散射,到傍晚红光剩下最多,红光照在水面上,水是无色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和透过它的色光决定,因此江水是红色的。

    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崔护

    人脸在红色的桃花映衬下为什么会显红色呢?其原因是太阳光是七色光组成的混合光,它照射到片片桃花时其它色光大部分被桃花吸收了,红光被反射,再照射到人的脸上,人脸是白色不透明物体,白色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人脸为红色。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月》 杜甫

    为什么人到达山顶,会感觉到众山皆小呢?原因是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像,像的大小与视角有关,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像也越大。人到山顶离物体远了,视角小了,像就变小。所以看到众山都变小了。

    9、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此两句诗涉及平面镜城像的特点。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前句诗中“银烛”是人造光源。后句诗中“流萤”是天然光源。

    1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前句诗“月落”指“月亮西落”,月亮以地球为参照物西落,涉及的物理知识是相对运动。“鸟啼”指鸟叫声传到船上,涉及物理知识气体传声。“霜满天”指满天秋霜,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渔火”指夜晚江上渔船的灯火,是人造光源。

    12、潭烟飞溶溶,林月底向后。——《春泛若而耶溪》綦毋基

    前句诗“烟”指“雾”,涉及物理知识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为什么月向后退呢?原因是月以林为参照物是向后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相对运动。

    1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下江陵》李白

    前句诗两岸猿声不停叫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气体传声。后句诗小舟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涉及的物理知识是相对运动。

    14、水精帘动微风起,满驾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

    前句诗水精帘为什么动了?原因是微风吹的,涉及物理知识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句诗院香的原因是蔷薇散发出芳香分子,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涉及物理知识扩散现象。

    15.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 骆宾王

    前句诗“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带露的禅质量大,惯性大,很难改变运动状态。后句诗风大容易使声音分散。

    1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前句诗白鹅为什么能浮在水上?原因是白鹅在水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鹅子漂浮在水面上。后句诗水波的产生原因是红掌的拨动,声由物体振动产生。

    17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为什么惊醒乌鹊?是风吹动树枝惊醒乌鹊。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露”由水蒸气液化形成。人们听到秋虫哀鸣是气体传声。

    18、细草微风岸,微樯独夜舟。——《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动的原因是微风吹的,涉及的物理知识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明月以天山为参考系升起,涉及的物理知识是相对运动。

    20、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清溪》 王维

    为什么菱荇在清溪中浮动?因为浮葭苇。浮力大于重力,物体漂浮在水面。“澄澄”说明水清象平面镜,“葭苇”倒影在水中。

    21、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劝学》 孟郊

    前句诗“击石乃有火”,涉及物理知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栏目编辑王柏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