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中人藏在芦苇中的人,指伍子胥。《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春秋楚国伍子胥逃楚奔吴。至江,渔父渡之。“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如是至再,子胥乃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馈,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嫌哉!’二人饮食而毕。”
芦中人藏到芦苇中的人,原指伍子胥;后泛指逃亡隐匿的人。春秋时,楚人伍子胥的父亲、兄长都被楚平王杀害,他被迫逃往吴国。搭船渡江时,渔父见他非常饥饿便返回家中为他取来饭食。伍子胥担心渔父是官府的耳目,于是躲到芦苇中藏了起来。渔父回来后见没有了人,便冲着芦苇深处高喊:“芦中人,芦中人,你难道不是个很落魄的人吗?”伍子胥最终消除疑虑从芦苇丛中走了出来。(见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