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经学 |
释义 | 【经学】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汉武帝设立经学博士时,所用都为今文经学;西汉末年,出现今古文之争;东汉,古文经盛行;东汉末年,今、古文趋于融合;唐代经学形成义疏派;宋代则发展成为理学;清乾隆、嘉庆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家的训诂方法,对古籍整理和文字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鸦片战争后,学者如康有为等用今文学说提倡变法维新,今文经学大盛。参见“今文经学”(718页)、“古文经学”(474页)。 经学我国历代训释和阐发儒家经典的一门学科。相传导源于子夏、 荀子, 真正形成却在汉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经学便成为我国漫长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和精神支柱。 西汉盛行由经师们辗转相传的 “今文经学”,董仲舒把阴阳五行说和 《春秋公羊传》结合, 阐发所谓 “微言大义”, 借以巩固皇权。 与此同时,人们另外发现了一些儒家经典,虽有奉献,但未立为官学,号称 “古文经”。王莽时,刘歆曾利用古文经 《周礼》,鼓吹托古改制。到了东汉, 鉴于今文经学末流的空疏, 附丽于古文经学的文字训诂之学即所谓 “小学”遂代之而起。 东汉末年, 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为后世所宗。其后历代王朝都提倡经学,同时又各依当时的需要, 对经学加以改造, 至宋代发展成为理学。元代仁宗以后,规定用宋儒经注取士,理学遂古统治地位, 直到清末。 明、 清之际, 由于顾炎武等人提倡 “通经致用”,继承古文经学的传统,逐渐形成注重训诂考证的 “朴学”,以清代乾隆、嘉庆之间为鼎盛时期,号称 “乾嘉学派”,对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 鸦片战争后, 康有为等又曾利用今文经学提倡变法维新,结果失败。“五四”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文化, 经学遂告终结。 但大量的经学著作, 仍是研究古代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学说 学说学(~术;~理;国~;家~) 说(说论;著书立~) 论(理~;进化~) 言 另见:文人 学问 造诣 各种学问 各种学问经史百家 经史百子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