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细胞学说的奠基人 |
释义 | 细胞学说的奠基人细胞学说的奠基人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 Theodov Schwann,1810—1882)。所谓细胞学说从创立到发展至今,其理论要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植物有机体是由有一定结构的细胞组成的,细胞具有新陈代谢和在新陈代谢基础上实现自我形态建成的固有机能,是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了细胞壁和细胞间质之外,细胞内的生命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承担各种生命活动机能的细胞器;一切机体,除最低级的外,都是从细胞的繁殖和分化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细胞是生物繁衍、遗传演进的桥梁。由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的起源打开了门户,为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牢固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细胞学说曾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然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在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的论文;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于18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的论著。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系统地论证了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单位;论证了动植物各种组织和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论证了细胞有机体不是一成不变的,细胞也有自己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尽管其中也有过分强调细胞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并推想由核仁先生出芽,然后再逐渐发展成细胞的错误论点,但仍不失其重要意义。因为他们的论著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是细胞学说创立的标志,所以一起被誉为“细胞学说的奠基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